寓言“蜀鄙二僧”注释、翻译和解说
——白鹤堂诗文集·为答一首示子侄
【意译】
蜀国的边境上住着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一日,贫穷的对富有的说:“我想到南海去走一趟,你看怎么样?”富有的问道:“你凭什么到那边去呢?”贫穷的回答说:“我只要有一只水瓶、一个钵孟就足够了。”富有的说:“我这几年来一直想买一只船,然后去南海,可至今尚未能如愿。你究竟凭什么去那里呢?”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告诉那个富有的和尚。富有的听了不禁脸有惭色。西蜀距离南海有数千里,富有的和尚没有去成而贫穷的和尚却去成了,人们的立志难道反不如蜀国边境的穷和尚吗?
【解说】
蜀鄙二僧都想去南海,照理说富僧更容易成功,可他一直在那儿等待,等买到一只船后再走。在他看来,如果不凭借舟楫,要去南海那是不可想象的。可是,贫僧靠着他的一瓶一钵,终于走到了南海,次年便顺利返回了。这令富僧惭愧万分。显然,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但远大而坚定的志向往往显得更为重要。人只有有了这样的志向,才会百折不挠,积极奋斗;即使条件再艰苦,也会努力去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反之,客观条件并不差,但志向不坚定,那么也是很难成就事业的。贫僧与富僧去南海一个早已成功,一个还在等待,关键并不在于他们物质条件上的差别;如果这样说的话,贫僧还远不能与富僧相比。贫僧的过人之处即在于他有坚定的志向与超人的毅力,正是凭借了这一点,他才打破了富僧的思维定势,以足代舟,步行数千里,成功地完成了去南海的壮举。事实上人们很多时候就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建功立业、成就奇迹的,如果一切都有了,还奋斗什么呢?在条件与环境较艰难的情况之下,树立宏伟的志向与充分高扬个人的意志力乃是成功的关键。这岂独是贫僧一人的成功为然,古来艰苦奋斗的创业者莫不然。
【相关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
——范晔
壮志与热情是伟大的辅翼。
——德国·歌德
-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叩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此诗晓畅,无待
-
原名《皇朝文献通考》。典章制度史著作。因承袭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体例,故用此名。三百卷。由乾隆朝三通馆(通考、通志、通典)总裁、大学士稽璜、经筵讲官吏部尚书管理国子监事务刘墉、兵部尚书王杰、户部尚书曹
-
苏轼 元丰五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词。 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樽凉。 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
-
〔道应训〕 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是故聪明睿智 ① ,守之以愚 ② ;多闻博辩,守之以陋;武力毅勇,守之以畏;富贵广大,守之以俭;德施天下,守之以让。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而弗失也
-
羡君三作临边守,惯听胡笳不惨然。弓劲秋风鸣白角,帐寒春雪压青毡。威行四境烽烟断,响入千山号令传。翠幕红灯照罗绮,心情何似十年前。
-
作者: 王思敏 【作家简介】尾崎红叶(1867—1903)是
-
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年代】:唐 【内容】 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 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 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 人。夫以千万倍之
-
作者: 崔雄权 【作家简介】徐基源,1930年出生于韩
-
窗台上的李家山清晨,两个老人总会在窗台前像面对着万亩良田一样满足他们在花盆里种上了五谷杂粮这盆是椿树岔的小麦,这是水泉湾的玉米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