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染丝》意译和解说
—— 墨子·所染
【注释】
①言:助词,没有意义;也可能是衍文。②苍:青色。③必:同“毕”。完毕的意思。④而已: 完了, 然后。
【意译】
墨子看见有人在染丝,叹息道:“放到青色的染缸里就成了青色;放到黄色的染缸里就成了黄色。染料变了,丝的颜色也变了。把丝投到五种颜色的染缸里染几遍,它就会带上五色了。因此染丝不能不谨慎从事啊。”并非唯有染丝是这样,一个国家也存在染色的问题啊。
【解说】
作为各种社会关系总和的人,不能脱离具体,客观的社会环境而存在。他无时无刻不受着周围环境、民众心理、文化习俗等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塑造出自己的思想、气质、爱好和感情。因此,在教育中选择适当、有利的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当一个学生处在一个积极上进、努力好学的班级集体时,他会不知不觉地产生一种紧迫感,一种不甘落后、争当先进的上进心;而当他处在一个松松垮垮、厌学情绪浓重的班级时,他则也可能滋生出得过且过、懒散拖拉的倾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以及还有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是说明的这个道理。不过,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来,人们不应该把环境的作用夸大到绝对的地步。在贫困的山村,不是出现过全国闻名的科技能手吗?高考状元不是并不一定出现在全国最好的重点中学吗?说到底,环境只是人们运动变化的外因,而真正的动力则是来自于自身的主观努力。有环境论而不唯环境论,把争取一个良好的环境与立足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相关名言】
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也愈大。
——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出处】唐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 》。 【意思】夜间船儿转到西涧,隔着山遥望南天星光闪闪。山面上雾气轻笼如纱如烟,渐渐地月亮下沉,丛林也仿佛退向
-
蛮水阻朝宗,兵符下渚宫。前筹得上策,无战已成功。汉使星飞入,夷心草偃同。歌谣开竹栈,拜舞戢桑弓。就日知冰释,投人念鸟穷。网罗三面解,章奏九门通。卉服联操袂,雕题尽鞠躬。降幡秋练白,驿骑昼尘红。火号休传
-
秋风鸣桑条,草白狐兔骄。邯郸饮来酒未消,城北原平掣皂雕。射杀空营两腾虎,回身却月佩弓弰。
-
有人说世界将毁于火, 有人说毁于冰。 我体验过欲望之火, 我支持火之说。 但如果它必须毁灭两次, 根据我对仇恨的认识, 我会说:冰 也有巨大的毁灭性, 它足以完成。 火与冰是一对矛盾对立的意象。弗罗斯
-
【生卒】:1875—1961【介绍】: 瑞士心理学家。他首创了分析心理学。他的主要著作有《追求灵魂的现代人》、《分析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等
-
宫漏三声知半夜,好风凉月满松筠。此时闲坐寂无语,药树影中唯两人。
-
【原题】:溪亭春日二首借屋三间俯近郊,溪流如练绕兰皋。聊同彭泽归栽菊,肯向玄都问种桃。别久心情浑漫浪,相看须发转萧骚。只因旧学荒尤甚,政藉谈余为栉薅。
-
《现代散文作品·《野草》题辞》简析 鲁迅著。发表于1927年7月《语丝》第138期,收于《野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革命转入低潮,白色恐怖 笼罩全国。鲁迅的这篇《题辞》是在反革命腥风血雨中掷向
-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十年出幕
-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原诗今译】 烟和月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岸沙, 夜晚船儿停泊在秦淮附近的酒家。 卖唱的歌妓不知丧家失国的仇恨, 在江那边还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