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名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
注释: 饐而餲: 饐(yi)、餲(ai) 饮食经久而腐臭。馁, 败: 馁(nei), 鱼腐烂叫“馁”, 肉腐烂叫“败”。不时: 不是该当吃食的时候。割不正:“割”和“切”不同。“割”指宰杀猪牛羊时肢体的分解。古人有一定的分解方法, 不按那方法分解的, 便叫“割不正”。食气: 食(si); 饭料。
句意: 粮食不嫌春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霉烂发臭,鱼和肉腐烂,都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到该当吃食时候,不吃。不是按一定方法砍割的肉,不吃。没有一定调味的酱醋,不吃。
席上肉虽然多, 吃它不超过主食。
只有酒不限量, 却不至醉。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
吃完了, 姜不撤除, 但吃得不多, 适可而止。
春秋·孔子论语·乡党
-
于人无弗信,有所托无不为尽心。|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于人无弗信,有所托无不为尽心。》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老去将何散老愁,新教小玉唱伊州。亦应不得多年听,未教成时已白头。
-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原题】:赵同叔开轩植竹以自娱乐诸公虽为赋诗而未尝有见之者某不日北归同叔亦为楚令尹矣诗以馈之
-
全名《佛说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佛教净土宗经典。通行译本为一卷。西域僧人畺良耶舍译。成书于南朝宋元嘉年间。 畺良耶舍,汉译名为“时称”。生于晋太元八年(383年),卒于宋元嘉十九年(442年),
-
兰州是一座历史古城,自西汉至隋唐,这里叫金城。古籍记载:“初筑城,得金,故名。” 又记载: “称金,取其坚也”。宋时称兰州金城郡,元以后改称今名。自古以来,兰州就是中原通西北、西域的交通要冲,古代“丝
-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赏析》
前人评这首诗,有的说:“从肺腑流出”,“万转千回,纯是泪点,都无墨痕”。有的说:“一片血泪,更不辨是诗是情。”这都可以说抓住了最本质的东西。至于说它“屈曲赴题,清空一气,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同时一格”,则是就艺术特点而言的;说它“直可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作者简介欧阳修
-
作者: 张永江
-
孙髯五百里滇池, 奔来眼底。披襟岸帻, 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 西翥灵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