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之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鹧鸪天 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①浮天水送无穷碧,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事,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 ①阳关:指送别的曲子。唐代王维有渭城曲一诗,其后二句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故人。”此诗常被用来在送别时演唱,因唱到后二句时要反复几遍,故称为阳关三叠。后人就以“阳关”代指送别歌曲。加餐:指保重身体,注意饮食。语出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 唱完了送别的曲子,脸上的泪痕久久不干。求取功名是次要的事情,还是保重身体,努力加餐。两岸的绿树望不到尽头,好象被流水送到遥远的天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今使人愤恨的事情,怕不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才使人悲痛,团聚才使人狂欢?江头的风波虽能翻船打屋,我看还够不上十分凶险;只有人生道路上的险恶遭遇,才算是世间最大的难关!
【集评】 近代·俞陛云:“此阕写景而兼感怀,江树则尽随天远,好山则半被云埋,人生欲望,安有满足之时。况世途艰险,过于太行、孟门,江间波浪,未极其险也。”(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总案】 此词借送别时江天的自然景物为象征,喻示世事的艰难和人生的风险,含蕴着极为强烈的忧生念乱意识。上片江树无穷之碧,喻愁思之绵渺无际;青山半埋于雨云,象征时局之郁闷与仕途之凄黯。雨中之江水、江树、乌云、群山,皆非纯客观之景,而是作为人的情绪的外化物而出现的。下片直抒胸臆,悲慨愤激,危苦之语足以耸动人心。上言人间大愁大恨远不止亲友离别一端,下言自然界的风波远不如人海凶险,全是警世之名言。故此词决非一般送别词,而是托物寓意的言志抒怀之作。
-
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苦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龙颜惠殊宠。麟阁凭天居。晚途未云已。蹭蹬遭谗毁。想象晋末
-
名言: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注释: 暇日: 指农闲的日子。悌: 尊敬兄长。 句意: 壮年人在农闲时讲求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办事尽力和诚实待人的道理, 在家里便用来奉事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出处】唐杜甫《春望》。 【译注1】战火从去年三月到今春三 月接连不断,一封家人的书信真抵得上 万两黄金啊! 抵:值。连三月:连逢两 个三月,指去年至今。一说指接连三
-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栗,生生所资,未见 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 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尽,心惮远 役,彭泽去家百
-
王皎 ① 性迂缓,曾从齐文宣北伐 ② ,乘一赤马,平旦蒙霜,遂不复识。自言失马,虞候 ③ 遍求不获。须臾日出,马体霜尽,依然系在前。方云:“我马尚在。” ——《北史》 【注释】 ①王皎:南北朝时北齐人
-
【原题】:偶得佳酒怀尹少稷闻其连日致斋在台作长句寄之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出处】唐孟浩然《 过故人庄 》 【意思】晋人羊祜纪念碑尚在,读后令人涕泪涟涟。 【鉴赏】 老朋友杀鸡煮饭,邀请我到他的乡村田家去玩。杀鸡做饭请客,充分表现出乡下人的
-
作者: 芝华
-
[唐]戴叔伦 门掩青山卧,莓苔积雨深。 病多知药性,客久见人心。 众鸟趋林健,孤蝉抱叶吟。 沧洲诗社散,无梦盍朋簪。 《卧
-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选妓随雕辇。徵歌出洞房。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作品赏析【注释】:玉楼巢翡翠。(巢一作关)金殿锁鸳鸯。(金一作珠)选妓随雕辇。(雕一作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