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一蟹不如一蟹》意译和解说
——艾子杂说
【注释】
①褊:通“扁”。②蝤蛑(qiu mou):即梭子蟹,比一般的蟹大。③彭越:一作“蟛”,动物名,似蟹而小。
【意译】
艾子在海上航行,看见一只又圆又扁、有许多脚的水生动物,就问当地人:“这是什么东西?”当地人告诉他:“这是梭子蟹。”接着他又看见一只又圆又扁而且多腿的动物,又问当地人:“这是什么?”当地人答道:“这是螃蟹。”后来艾子捉到一只小动物,形状和梭子蟹、螃蟹一样,只是小得多,便再次问当地人:“这又是什么?”当地人答道:“彭越。”艾子叹着气说道:“怎么一蟹不如一蟹啊!”
【解说】
世界上的事物有大有小,有同有异,艾子何须惊奇。惊奇尚可,他竟对此喟然叹息,却不免奇怪,难道非得梭子蟹、螃蟹、彭越都一样大小才行?人以上进为正道。体育就是充分表现这种精神;在公开的竞争中,把人的潜力不断挖掘出来,使人向着一个又一个高度跃进。然而,人又以懒惰为本性;渴望着舒适,渴望着享受,渴望着无所事事。在惰性的引诱下,人的能力、人的意志将逐渐消退。艾子叹息的正是这种退化。如果都这样一蟹不如一蟹、一个不如一个,物种就会不断地萎缩、社会就会不断地倒退。“自陋者不足与有言也,自小者不足与有为也。”天生矮小并不可怕,只要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定能 “一蟹胜如一蟹”。
【相关名言】
自安于弱, 而终于弱矣; 自安于愚, 而终于愚矣。
——吕祖谦
志大则才大、事业大。
——张载
-
《山海经·西山经》: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郭璞注: 胜,玉胜也。主知灾厉五刑残杀之气也。 《山海经·海内北经》: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
-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民间的疾苦声》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描绘了州县吏在衙斋中倾听竹声时对民间疾苦的担忧。他们虽然身份微小,但却深刻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的疾苦。他们以一枝一叶之与整个树木的关系比喻自己对民生的关切。他们所做的,或许微不足道,但却是真实地认知和关注着民众的生活。这句诗语道出了一种微小而真实的情感,也给我们带来思考。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微小的一点点行动中去关心他人,去倾听他们的声音,关注他们的疾苦。
-
壬戌之秋 ① ,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②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 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③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
-
孤舟登瀼西,回首望两崖。东城干旱天,其气如焚柴。长影没窈窕,馀光散唅呀。大江蟠嵌根,归海成一家。下冲割坤轴,竦壁攒镆铘。萧飒洒秋色,氛昏霾日车。峡门自此始,最窄容浮查。禹功翊造化,疏凿就欹斜。巨渠决太
-
1.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 《商山早行》) 评析 第二联的两句分别由三个名词组成,写了六种景物,有声有形有动有
-
春分腊雪未全销,凛冽春寒气尚骄。摄事初欣迎社燕,寻芳因得过溪桥。清浮酒蚁醅初拨,暖入◇篁舌渐调。兴味爱君年尚少,莫嫌斋禁暂无憀。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鹦鹉洲头
-
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1]。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2]。 [作者简介] 郑协(生卒年不详)
-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 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 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 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
-
这首诗风格显得隽越明朗,与江淹那些低沉愁苦的诗有所不同。江淹诗一般虚字使用较多,这是用得较好的一例。总之,这虽是一首歌功颂德的从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