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淮南子》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全文、注释、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淮南子》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全文、注释、鉴赏

〔缪称训〕 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不可内解于心;圣人之养民,非求用也,性不能已;若火之自热,冰之自寒,夫有何修焉?及恃其力,赖其功者,若失火舟中

〔注释〕 ① 解: 解除。 ② 若失火舟中: 原注为:“言舟中之人同心救火,不相为赐也。”

【鉴赏】 慈父关爱儿子,并非是想得到子女的报答,而是因为无法抛开内心的那颗爱心。也就是说,父之爱子,是出于人的一种自然感情,是一种内心真情的流露,不应当有任何功利的目的在其中。同样,淮南子认为,圣人之于百姓的关系,也与父之于子的关系一样,不应当有任何功利的目的在其中,而应当出于一种自然之情,把爱民当作自己的天职。当然,慈父不求子之报,圣人不求民之用,并不是说子女就真的不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民众就真的不感念圣人的爱民之功,父亲最终还是需要子女赡养,圣人也还是需要百姓出力的;但这一切的发生,都应当像船上的人同心救火一样,出于一种情之自然,而没有半点矫揉造作。
从淮南子上述关于父子、君民关系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淮南子在这里的一个核心用意是要强调,父子、君民之相处,应当出于人情之自然。这应当说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之处理的一种普遍意见。比如孟子·梁惠王上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言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古人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建立都应当出于情之自然,由内而外层层扩充出去,这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才足够真挚,家庭才能真正和睦,天下才能真正太平。古人由此所欲达成的最高理想是天下为一家的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古人这种以“情”为基础建构社会关系的观念与现代社会以“法”为基础规范各种社会关系的理念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切社会关系都以“情”为基础,那么人与人之间便都能够发自内心地真诚相待,小到家庭、大到国家,便会有一种真正的和睦,人们便能常常感受到种种温暖与幸福。而如果一切社会关系都只是单纯以“法”为基础,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归于一种契约,甚至于父子关系、夫妻关系都需要契约的规范,这样也极易导致诸如夫妻在结婚之前先签好离婚之后财产如何分配的合同之类的怪象,这样的社会往往会缺乏一种情感的真挚与温暖,人与人之间也便会缺乏一种信任。
当然,以“情”为基础的社会也会出现诸如许多人批评的假借人情谋私利等弊病,但这其实又是另外一个问题。试想,在以“法”为基础的社会中难道就不会出现假借“法”来谋私利的行为吗?所谓谋私利是由人的私心引起的,人的私心可以假借任何东西来谋私利,故谋私利本身与人情无关。相反,真情是排斥私心杂念的,如果人们都能够真正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互相之间能够以真情相待,那么社会自然会更为和睦安宁。
总之,在我们当今这个过于讲究契约,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急剧下降,以至于冷漠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的时候,我们的社会迫切地需要真情的回归。
猜你喜欢
  • 《史记·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高祖时诸侯皆赋 [1] ,得自除内史以下 [2] ,汉独为置丞相,黄金

  • 宋褧《贺新郎·徐复初池亭听雨轩》元代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写听雨之感的词,作于元英宗至治元年辛酉(1321),时间远在作者贵显之前,抒发的感慨颇富江湖漂泊之恨。

  • 《望云楼》作者|全诗原文|赏析|鉴赏

    文 同 巴山楼之东, 秦岭楼之北。 楼上卷帘时, 满楼云一色。 此诗原总题为《守居园池杂题》,原诗共三十首,此为第十二首,是作者熙宁八年(1075)秋冬之间至熙宁九年春初在洋州(治所在今陕西洋县)任知

  • 白居易《和行简望郡南山》全诗赏析

    反照前山云树明,从君苦道似华清。试听肠断巴猿叫,早晚骊山有此声?

  • 张拓芜《读鞋》

    晨起读报,迎眼便是洛夫兄的《寄鞋》,稍早,洛夫诗成付邮前在电话中念给我听,不待放下话筒便已老泪纵横,今天再详读全诗及后记,则更禁不住涕泗滂沱起来,一以悲恸,一以感恩,心中波涛起伏不能自已! 读诗竟读成

  • 范小青《唯见长江天际流》经典散文全集

    唯见长江天际流 小时候住在一座古老的小城里,也曾经听说过长江,以为是很遥远很古老的故事,与自己是没有什么关系、也不会有什么关系的

  • 古代名诗《兰若生春阳》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题解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异常,汉王朝濒临灭亡,这时社会混乱,连远游求仕的人也经常因战乱在求仕途中数载不归。在这种情况下,怀亲怀友之情在所难免。 原文 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 愿言追

  • 欧阳修《送陈经秀才序》原文、赏析和鉴赏

    欧阳修的《送陈经秀才序》以真挚情感和细腻笔触赢得了人们的赞赏。他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的离别之情,凸显了人情世故对于初心的冲击。文章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朋友离别的场景,感人至深。这篇序文通过文字形象地表达了人际关系中的情感纽带,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 绍兴“社戏”

    社戏,是流传在浙江绍兴民间娱神祭祀的一种演戏习俗。鲁迅儿时就酷爱看社戏,一旦看不上,便“急着要哭”,“东西也少吃了”。后来,他在《社戏》、《无常》、《女吊》等文章中,一再赞扬社戏,称它为“很好的戏”。

  • 《心归雏巢(外二篇)》杨庆生散文赏析

    每个人都是从巢中跌出的雏鸟。对于鸟来说,巢,是风雨归程之处所。对于人来说,家,是一生挥之不去的一缕绵绵温存。岁月,留在额头的沟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