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范小青《唯见长江天际流》经典散文全集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范小青《唯见长江天际流》经典散文全集

唯见长江天际流

小时候住在一座古老的小城里,也曾经听说过长江,以为是很遥远很古老的故事,与自己是没有什么关系、也不会有什么关系的。当时自己更没有什么想象的能力和虚构的本事,即使知道世界上有一条江叫长江,也无法在自己的心里或脑海里勾画出它的形象和模样。于是长江就这样从一个小孩子的一个耳朵里穿进去,又从另一个耳朵穿出来,流走了。

长到少年的时候,跟着家里的大人从城市来到了农村。这农村倒是个水网地区,湖荡沟渠遍布,水很多,不过那不是长江水,是江南的水,是江南的细细小小的水,是江南的青山绿水的水。所以,在江南农村的那些年里,虽然是被水浸润着的,虽然是被水抚育了的,但却仍然与长江无缘,与长江仍然相隔两茫茫。

然后长大,进入大学中文系,忽然就在眼前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图书馆在阅览室,我认识了长江,唐诗中的那些写长江的诗句,总是令人心动不已,吟诵不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终于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文学的天空翱翔,去了解长江,去亲近长江,长江与我不再是陌生的了。

但是,这毕竟还只是纸上的长江,诗中的长江,古人笔下的长江,自己与长江,还未曾谋面,还没有机会亲密接触,零距离相遇。

别急别急,无缘对面不相识,有缘千里来相会。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临了。我与长江的结识,缘于一个小伙子,这个小伙子是正宗的长江北边的人。我在大学的篮球场上,看到他的身影,后来就谈恋爱了,当然是地下的,再后来,我就跟着他回家了。

那时候我对江北一点地理概念和方向感都没有,因此头一次去婆家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下马威。从前李白乘个小舟便能“千里江陵一日还”,而我们坐着四个大轮子的长途汽车,清晨五点出发,一直开到下午六点才到盐城,直坐得两腿发麻,两眼发直。

记得那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天,我头一次见到了长江。说来惭愧,那一年我已经二十七岁了,但是革命不分早晚,认识长江也一样不分先后。二十七岁的时候,我和江北的小伙子,坐在肮脏破旧的长途汽车上,汽车开到江边的渡口,停下来,大家下车;空了身子的汽车开上停在江边的渡船,下了车的乘客,再逐一步行上船。混浊的江水就在脚下,滔滔的波浪拍打着渡轮,水花一直溅到甲板上。

这个摆渡口,在长江的江阴段,是我们的必经之路。走在这条路上,不由得思绪就翻腾起来,想起电影渡江侦察记里国民党情报处处长的“经典”台词:“报告军座,像这样坚强立体的防线,如果共军没有飞机和登陆艇配合作战,那是很难突破这长江天堑的……”话音未落,解放军的“经不起一发炮弹的木帆船”就冲过来,就在这地方,百万雄师过大江了。

上了船,虽然很冷,甚至有江水泼洒过来,我却没有像其他乘客一样急急地躲到车上去,毕竟,这是我头一次见到长江呀。

生于江南、长于江南、习惯了江南和风细雨的我,确确实实被这个长江震撼了,甚至震惊了。这尚且是一个风浪不大的冬天,江水便已是如此雄壮而粗犷,如果碰上雨季风季,这个长江又会是怎么个样子呢?

那样的样子,有一回终于是让我赶上了。那是几年以后了,我们已经从地下转为地上,从恋人成了夫妻,却是一对两地分居的夫妻。于是,寒暑假里,逢年过节时,你来我往,奔波于江北江南。一个深秋的日子,我在婆家住了几天后,独自一人回苏州。一上路就已是风雨交加,车到江边时,一眼望出去,真是长江滚滚向东方;那滚滚之势,让那样巨大的渡轮可怜得就像一叶小舟在风雨中飘摇。我们停在岸边等候渡船,渡船却在江上遭遇了危险,巨大的风浪把船板打断,一辆停在船尾的汽车,差一点滑进江里。经这一惊吓后,有关部门立刻通知封江。这是我头一次听到封江这个词,以后也再没有碰上过。封江了,所有的汽车都停在江边,排起了长得望不到底的车队。大伙儿似乎也不怎么着急,也没有见谁慌慌张张,到处打探的,不像现在,一碰上堵车,哪怕一个小小的堵车,大家都会烦躁不安,跳起脚来。到底时代不同了,速度也不同了,情绪也不同了。虽然大家很泰然,我心里却很不安然。长江南边,父母亲等着我早早归去;长江北边,丈夫也等着我到家后跟他联系,我却两头没着落地停在了江边。一急之下,我便顶着风雨,下车去探听消息。可是除了风雨,哪里有什么消息。是呀,谁又能知道这风雨什么时候才肯停息呢。

结果倒是火了江边的小食店,生意大好。我又冷又饿,又惊又慌,赶紧躲进一家小店。想喝点热水,却连茶杯也没有,借了一个碗,买了一碗热水,哆哆嗦嗦刚端上,还没送到嘴边,一阵狂风过来,打起了门帘,门帘又打着了我的手,碗就从我的手里摔出去,打到地上,碗碎了,水泼了。那卖水的妇女皱着眉头朝我看了看,又拿出一个碗来给我,倒上热水,可我竟然又犯了一个完全相同的错误,第二次将碗打碎了,将水泼光了。那妇女也急了,指着我连连说,你这个人,你这个人,你这个人。我没有听到她后面说了什么,她可能也确实没有再说什么,在这样的时候,出现这样的情况,用“你这个人”四个字也就足够了。当然,最后我还是喝到了热水,也吃到了东西,吃的什么虽然忘了,但毕竟没有饿着自己。我虽然打碎了那妇女两个碗,但她还是给“你这个人”提供了喝的和吃的。我早已经忘记了她的模样,但我知道她是一个住在长江边的妇女。

封江一直封到第二天早晨。这一夜,乘客们在车上坐了一夜,车外风声雨声,车上大家却很安静,该睡的睡,该闭目养神的闭目养神,也有人细声交谈。我的烦乱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最后就坐在座位上睡着了。

醒来的时候,风雨停了,渡轮也开始工作了,我们的汽车上了渡船,汽笛长鸣,朝着江南去了。

这真是我住长江南,君住长江北,日日思君不见君,隔着长江水。好在过了不算太长的时间,我们就结束了两地分居史。但我的公公婆婆仍然住在江北,所以,我们仍然是要过长江的,每年至少一次。在我儿子出生的当年,还未满周岁,就跟着我们一起横渡长江了。

和长江的交往,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后来与长江的联系,就渐渐多起来了。记得在我留校工作后不久,来南京某高校参加教材修订工作,第一次看到了南京长江大桥,在雄伟的桥头堡那里留下了一张黑白照片。如今那照片已经发了黄,但还在我的相册里坚守着时光呢。

再后来,有一段时间,和江苏的几位作家同行,经常出去参加采风活动和各种笔会,常常乘坐江轮在长江上来来往往,打牌的打牌,聊天的聊天,观景的观景。当我们在长江上漂来漂去的时候,北京的作家朋友总是在天上飞来飞去,千里江陵,一个时辰就往返了,所以我们还被他们嘲夸为“饱览长江景色”。又记得一次,从重庆上的船,好像要坐好几天,大家都为船上糟糕的伙食发愁。叶兆言变戏法似的拿出几包方便面,大公无私地贡献给我一包,说,这个咸菜方便面,你肯定喜欢。何止是喜欢,热水一泡,一股鲜香扑鼻而来,简直馋煞了我。那可是我吃到过的最美味的方便面。

在长江上一走就是好几天,现在回忆起来,似乎从来没有什么情绪焦虑、心绪烦躁之类,也没有迫不及待火烧火燎的感觉。慢慢走,慢慢看,慢慢享受。只是不知道现在的人怎么了,一旦出门在外,总是急急地要返回去,恨不得就是早出晚归了。凡在外面住了一两晚以上的,就肯定归心似箭要逃走了。是家里有什么急事吗?不是。是外面的条件不够好、风景不够美吗?不是。是工作实在太忙离不开你吗?更不是。那到底是什么呢?是速度。

几乎是一夜之间,我们的速度就上来了,裹挟着时代的狂风,携带着世界的信息,领着我们急急匆匆往前赶。现代化了,快速度的条件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就说这长江上的桥,过去我只听说过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而现在仅江苏境内,大概至少也有七八座大桥,马上江底的隧道也要贯通了。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长江上的大桥将达到60多座。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字:快。快了,就方便,就简捷,就直接,省时省力,这是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给人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现在再从江南到江北,从苏州去盐城,只需一个多小时,过长江有几座桥可以任意走,高速连着高速,大路通坦,但是去盐城的次数反而少了,觉得太近了,太方便了,随时可以去。结果,这个“随时”往往就变得不随时了。速度解决了我过长江的难题,但是我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冲着我皱眉,连说几遍“你这个人”的妇女,喝不到她倒给我的热水了,也不再有机会馋着嘴讨吃叶兆言的咸菜方便面了。

就像对于今天的快捷便利生活,人人赞叹,个个感慨,可人们却又开始怀想起那慢的和不甚方便的时代了。想起从前一个人站在江边等候渡船时的心情,在渡船上摇摇晃晃跨越长江的心情,经过长途颠簸劳顿终于到达目的地的幸福感、成就感,似乎都在速度中消解了。速度让我们方便,同时也让我们变得急切,变得惶惶不可终日,变得沉不住气。速度是我们所渴望所需求所追求的,也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现在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看到很多的抱怨,都是因为慢而产生的,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干什么,只要速度稍稍慢了一点,立刻抱怨声四起。

还好,今天我们能够在快快的生活节奏中,慢慢地回忆一些慢慢的故事。比如,回忆一些与长江有关的故事,这真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一切都加快了,只有长江的流水,一如既往。比起人类来,长江似乎更有定性一些,它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规律,向着东方行走,既不更快也不更慢。

这真是唯见长江天际流啊。

猜你喜欢
  • 关于爱校尊师的诗句,表现尊师爱师的古诗词三首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爱校尊师的诗句,内容包括秋有关于爱校守纪文明尊师的诗句,表现尊师爱师的古诗词三首,关于爱校,爱师,爱同学的诗歌,最好在明天之前!!。《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唐 作者: 王昌龄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

  • 古代名句“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注释与译文

    【名句】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注释与译文]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诗句中“莲”与“怜”同音双关,“怜”是“爱”的意思。这是写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参考文献 (

  • 欧阳修《端午帖子词二十首·一皇后合五首》全诗鉴赏

    五色双丝献女功,多因荆楚记遗风。圣君照物同天鉴,不用江心百链铜。

  • 小学古诗词教学开题报告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古诗词教学开题报告,内容包括如何引导学生写好关于古诗词的研究报告,教学论文《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该怎么写。结题报告摘要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通过诗歌鉴赏理论知识做铺垫,加上教师精练做指导,以及

  • 李商隐《夜半》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李商隐 三更三点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堕烟。 斗鼠上床蝙蝠出,玉琴时动倚窗弦。 这首诗首先让人感觉到的是夜半时分寂静的环境气氛。“三更三点”正是夜半。人间此时,一切活动都停止了。“万家眠”,可见在诗人感觉

  • 杜甫《大历三年春,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全诗赏析

    老向巴人里,今辞楚塞隅。入舟翻不乐,解缆独长吁。窄转深啼狖,虚随乱浴凫。石苔凌几杖,空翠扑肌肤。叠壁排霜剑,奔泉溅水珠。杳冥藤上下,浓澹树荣枯。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摆阖盘涡

  • 《劳坑入前城》(黄庭坚)原文|鉴赏|赏析

    黄庭坚 刀坑石如刀,劳坑人马劳。 窈窕篁竹阴,是常主逋逃。 白狐跳梁去,豪猪森怒嗥。 黄云觉日瘦,木落知风饕。 轻轩息源口,饭羹煮溪毛。 山农惊长吏,出拜家骚骚。 借问淡食民,祖孙甘餔糟? 赖官得盐吃

  • 古代诗文名篇之诗歌·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原文、鉴赏和解读

    诗歌·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不共春风斗百芳,自甘篱落傲秋霜。

    名言: 不共春风斗百芳,自甘篱落傲秋霜。 句意: 菊花不在春风中与百花争芳斗艳, 自己甘愿生在篱笆旁傲迎秋霜。(借颂菊花赞志士仁人不趋时, 不媚俗, 刚直不屈的节操。)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 《梦归·元好问》原文与赏析

    元好问憔悴南冠一楚囚,归心江汉日夜流。青山历历乡国梦,黄叶潇潇风雨秋。贫里有诗工作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