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著《审视瑶函》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傅仁宇 (生卒年不详),字允科,明江宁 (今江苏南京)人,明末眼科学家。家传眼科,行医三十余年,长于眼科手术。可行金针拨障及钩、割、针、烙等术。他采集明代以前的眼科文献,结合家传及个人临床经验,在其子傅国栋帮助下,撰成了审视瑶函这部中医眼科名著。
本书共6卷,约17万字。卷首介绍五轮八廓、五运六气及前人医案; 卷1为总论,叙述五轮八廓所属论、目为至宝论,开导之后宜补论、钩割针烙宜戒慎论、内外二障论等;卷2概述眼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卷3—卷6介绍眼病症候。将眼病分为19类、108症,分述其证因治法,兼论小儿目疾、眼科针灸等。
此书综合了明代以前的眼科名著,内容录自龙木论、原机启微、证治准绳等,同时参以作者三十年眼科临床经验,是一部从理论阐述到临床证治都比较全面、系统的眼科著作。本书在中医眼科学方面的特点有二:一是对中医眼科理论有较多发挥。作者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阐述“五轮八廓”等眼科理论,突出强调了目与脏腑的生理联系和病理影响。指出“目有五轮,属乎五脏,五轮者,皆五脏之精华所发”;“脏有所病,必致于轮、势必然也”。在病因上,发挥陈言的三因学说,明确提出“目病有三因”,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皆为“丧明之本”。二是在临床论断和治疗上有很多独到之处。在诊断上,注重鉴形辨色,以验其目。对各种眼病的症状描述十分详细。并论述了前人眼科著作中未载的一些疾患,如色盲、眼肌麻痹等。在治疗上,主张标本兼顾,内外并治。书中对药物之寒热、生熟; 方剂之丸、散、膏、丹; 以及手术、针灸等均阐述详备。书中收载了300余首眼病方,其中石斛夜光丸、滋阴地黄丸等,均为流传较广的方剂,至今仍为临床常用。该书对眼病外治法也十分重视,除介绍了金针拨障术和钩、割、针、烙、点、洗、敷、吹等方法,并绘彩图说明多种外科器械,更载有煮针法。对术前洗眼、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均有记述。书中还对针灸治疗眼病详加阐述。定针灸适应症为13症,介绍常用穴位30穴,认为针灸治疗眼疾,只要熟明经络,症的穴真,可收敏捷之效。
由于本书是明以前中医眼科学术的一次系统总结,问世以来,一直为医家所重视,成为中医眼科学的代表著作之一。本书对中医眼科临床和学术研究,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人生洒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表达人生无奈洒脱的诗句,求关于人生豪放洒脱的诗句,关于洒脱的诗句。《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翰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
-
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先生醉卧此石间,万古无人知此意。
-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原诗今译】 绵绵细雨滋润着帝都的街市, 远看草色青青近看顷刻消逝。 这是一年春天顶好的风光啊, 会胜过皇都如烟似雾的柳丝。
-
古文观止·魏晋南北朝文·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
[明]高启寒色初凝野,秋声忽在林。遥山不能见,只为晚烟深。校理,官名,掌校理宫廷藏书
-
下武 作者: 荆三隆 【本书体例】
-
冏命第二十八冏命第二十八 【原文】 穆王命伯冏,为周太仆正,作《冏命》。王若曰:“伯冏!惟予弗克于德[1636]。嗣先人宅丕后[1637]
-
王昌龄《长信怨·长信秋词五首(其三)》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长信怨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 .[唐].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注释】 ①奉帚句:意为清早殿门一开,就拿着扫帚在打扫。团扇:班婕妤曾作《怨
-
秋天高高秋光清,秋风袅袅秋虫鸣。嵩峰馀霞锦绮卷,伊水细浪鳞甲生。洛阳闲客知无数,少出游山多在城。商岭老人自追逐,蓬丘逸士相逢迎。南出鼎门十八里,庄店逦迤桥道平。不寒不热好时节,鞍马稳快衣衫轻。并辔踟蹰
-
当代短篇小说。周立波著。初载《人民文学》1958年第11期。小说以优美的笔调描写山那面一家人家举行婚礼的情景。作品以一群去参加婚礼的姑娘的笑声贯穿始终,着力于刻画几个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物。新娘大方、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