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宿扬州》
李绅宿扬州唐山水诗鉴赏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①,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②。
这首诗写旅途中止宿扬州所见。前半篇写扬州附近的大江暮色,后半篇写扬州夜景。
在唐朝以繁华闻名的扬州,使多少文人才士魂销魄荡,当她在诗人眼前出现时,又多么富于诗情画意。诗的前半篇,十分细腻地描绘了诗人抵达扬州的情景。
首联点明诗人是在秋天的一个傍晚,从金陵渡江去扬州。在他眼前是这样一幅景象: 天堑横亘,江面辽阔,烟波迷茫,天水不分。这情景使人感到行旅多阻的酸辛,心中泛起淡淡的惆怅。“潮过金陵”是说江水汹涌浩荡,当是诗人在渡船上的感觉。“落叶”不只是诗人眼中所见,也是飒飒秋风送来的信息。江横渡阔,天水苍茫,秋风袅袅,落叶纷飞,构成了开阔、渺茫、萧瑟的意境。诗人更将笔触伸向寂寥的秋空,从那儿传来雁叫之声,这是万里南翔的塞雁正掠过楚泽,去找寻温暖的归宿。嘹唳的雁声唤起旅人思归的愁绪,使诗的境界愈显其辽远、凄清。这三句虽然色调深暗,情绪压抑,却绘声绘色,为后句扬州的露面作了浓重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由金陵渡江,沿大运河北行,便可到扬州。诗人在舟中翘首远望,蓦然,在一片经秋霜涂染的枫林红叶间,露出了扬州城的灯火。那或浅或深的红树,实在鲜明,实在艳丽。正是深秋之色,也是古扬州梦幻般的色彩。红树的描写,不啻在清冷、深暗的背景上添加了几笔暖色,而且透露着一股温暖、愉快的情绪,这是诗人在旅途困劳、期望急切之中感到欣慰的心理反映。
第五、六句描绘扬州城的夜景。远远望去,河桥上的夜市灯火密密麻麻,同夜空中银河群星连成一片,辉耀天地,灿烂如昼; 城下河中,帆樯林立,从眼前一直伸展到天边,似乎同天上的星斗相接。这两句写的是扬州城外的夜景,但使我们自然而然联想到白昼的热闹非凡,联想到城内十里长街商贾如云的繁华景象。
尾联是诗人对扬州城的由衷赞叹。“迷楼”二字,令人忆起锦帆十里,殿脚三千;萤苑绣楼,歌吹遏云。然而隋炀帝三下江南的艳事已成为遥远的历史,诗人眼前的扬州风俗已变,不再是当权者醉生梦死的墓田,而成了雄冠九州、富甲天下的繁华都会。
这首涛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境界由晦暗而明亮,情绪由冷静而热烈。诗中虽只写初到扬州的一瞥,却已写尽了扬州城的富贵风流。
-
宋·吴渊 我来牛渚,聊登眺、客里襟怀如豁。谁著危亭当此处? 占断古今愁绝。江势鲸奔,山形虎踞,天险非人设。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 追念照水然犀,男儿当似此,英雄豪杰。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云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 王建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自来对月咏怀者不知凡几,佳句亦多。作者知之,故着想高踞题颠,言今夜清光,千门共见。《月子歌》所谓“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秋思之多,究在谁家庭院?诗意涵盖一切,且以“不知”二字作问语,笔致尤见空灵。前二句不言月,而地白疑霜,桂枝湿露,
-
名言: 盛德多不矜不伐。 注释: 盛德: 盛德之人, 即德高望重的人。矜: 自以为贤能。伐: 居功自夸。 句意: 德高望重的人不会自以为贤能, 也不会居功夸耀自己。 出处: 明·洪应明《菜根谭·前集》
-
宿昔青门里,蓬莱仗数移。花娇迎杂树,龙喜出平池。落日留王母,微风倚少儿。宫中行乐秘,少有外人知。 作品赏析宿昔青门里①,蓬莱仗数移②。花娇迎杂树③,龙喜出平池④。落日留王母⑤,微风倚少儿⑥。宫中行乐
-
我之曾祖姑,尔之高祖母。尔祖未显时,归为尚书妇。隋朝大业末,房杜俱交友。长者来在门,荒年自糊口。家贫无供给,客位但箕帚。俄顷羞颇珍,寂寥人散后。入怪鬓发空,吁嗟为之久。自陈翦髻鬟,鬻市充杯酒。上云天下
-
【名句】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 语出宋代刘过《登白云绝顶》诗。要想把天下各个地方一览无余,就得盘盘绕绕,登上最高的山峰。比喻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穷:穷尽,一览无余。三千界:各个边界。三千,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十句最孤独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十句最孤独的古诗词,看看哪一句最懂你,十首最孤独唯美的诗词,哪一首最打动你,让人感到极致孤独的古诗词。翻开唐诗宋词,吟咏柳和月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千百年来,柳和月的意象特别受到文人墨客的钟爱,成了我国古代文人感情抒发的重要内容.中学语文新
-
杨一清:游温泉记 杨一清温泉螳川胜景,非特南国重而天下亦驰誉焉。盖泉之微妙,不尽其说,穷源溯流,大抵天地之功用、二气之良能也。吾友
-
【原题】:淳熙七年春帖子·寿圣齐明广慈太上皇后合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