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对月咏怀者不知凡几,佳句亦多。作者知之,故着想高踞题颠,言今夜清光,千门共见。《月子歌》所谓“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秋思之多,究在谁家庭院?诗意涵盖一切,且以“不知”二字作问语,笔致尤见空灵。前二句不言月,而地白疑霜,桂枝湿露,">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杂谈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 王建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 王建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自来对月咏怀者不知凡几,佳句亦多。作者知之,故着想高踞题颠,言今夜清光,千门共见。月子歌所谓“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秋思之多,究在谁家庭院?诗意涵盖一切,且以“不知”二字作问语,笔致尤见空灵。前二句不言月,而地白疑霜,桂枝湿露,宛然月夜之景,亦经意之笔。(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诗例】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解析】

对于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自古就有许多种说法,诸如“唐明皇游月宫”说;“嫦娥奔月”说;“时令节气”说等。但不管来历如何,八月十五成为节日,是从唐代开始的,这是比较一致的看法。王建此诗便是写的这个中秋之夜。

诗先是从作者居住的院落着眼的: “中庭地白树栖鸦。”夏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正中。中秋之日,云稀雾淡,秋雨洗尘,此时的月光最为皎洁、明亮,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清辉洒满大地。唐代诗人欧阳詹在玩月诗序中曾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这样的时日,这样的月光,自然会给人以很强的美感,但诗人却在缓缓地说“中庭地白”。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写月色不写空中而写地,这是诗人普遍的手段。这自然令人想起王建之前李白静夜思中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月光使“地白”的效果确实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如霜如雪,柔和清冷的感觉。这些,又能使人想起王建之后苏轼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的感觉。这不能不说是艺术上的互通之处。月色之中“树栖鸦”,月华倾洒而“地白”,这是无声的静;而树上栖鸦是怎样感觉的?其中就有声音之感了。因为树上居住鸦鹊,月再明亮也是难以见到的,只有闻其声才能辨出。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夜深的安定入睡,是完全可以凭听觉感受出来的。细心的诗人们总是注意到“明月惊鹊”的情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桂轮秋出半东方,巢鹊惊飞夜未央。”(方干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月夜而注意栖鸟,正是用笔的精妙之处,这就进一步烘托出了月夜的宁静。

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继续写这十五之夜的柔和宁静,且格外引人产生美的遐想。中秋之夜,丝丝寒意中不时传来露珠滚落桂花丛中的声音,但那种滚落是无声的,是心灵感应出来的。诗中的桂花是指人间的,何尝不是指天上的呢?唐人盛传月中有桂树,并有吴刚伐桂之说,“桂子中天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八月十五,月之最圆之时,想那月宫中,冷露也一定打湿了桂花,何止桂花,那树下挥斧的吴刚呢,捣药的白兔呢,仰望的蟾蜍呢,那“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的嫦娥呢?这“无声”而轻盈的冷露,沟通了人间天上。诗句展示了一个极具联想的美丽意境。

人间天上,月华如水,冷露无声,桂子飘香。此时此刻,这一切,不仅诗人在独立凝望,而是普天之下,人人都在举头明月,心驰神往,都被这明空的夜色的柔和情趣所浸润。对此情景,诗人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全诗由景及月,由月及人,逐步推进,最后以诘问的形式,流露出一种感秋怀人之意。诗人怅然于客子离家、聚散无常、人间冷暖、月宫凄清而发出一种相思相忆的感念之情。实际上,从全诗的意脉上感觉,诗人是在抒发一种自己怀人念远之情,但却不着边际地说不知道那悠悠的秋思会落到谁的家里。话里有话,似乎是在说,别人都在望月,只有我还有诚挚的秋思。其情蕴藉深沉,表现得委婉含蓄。尾句的 “秋思”二字,另有一种解释,清人黄生在唐诗摘钞中评此诗说: “ ‘秋思’,琴曲名。蔡氏青溪五弄之一,非自注则末句不知其所谓矣。选诗最当存其自注也。”据宋本王建诗集及万首唐人绝句题下自注:“时会琴客。”意即此诗是同弹琴者相会时而作,然后寄给远方的朋友“杜郎中”。如果是这样,后一句应写成“不知秋思落谁家?”据蔡邕青溪五弄,五首曲子分别为: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黄生之说倒是较有见地。如是这样,对于此诗结尾的余韵也丝毫没有什么影响,“秋思”既是琴曲的名,又是那一中秋月夜的相思之情,一语双关,备见作者匠心及用笔之隽永。亦如李白黄鹤楼闻笛中“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同一手法。

俞陛云先生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曾评价这首诗说:“自来对月咏怀者不知凡己,佳句亦多。作者知之,故着想高踞题颠,言今夜清光,千门共见。月子歌所谓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秋思之多,究在谁家庭院?诗意涵盖一切,且以‘不知’二字作问语,笔致尤见空灵。前二句不言月,而地白疑霜,桂枝湿露,宛然月夜之景,亦终意之笔。”俞氏说此诗在诘问之中,笔致尤见空灵,确实说到了点子上。“空灵”是指超逸灵活,不着迹象。诗中那种秋思之情,那种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不见丝毫痕迹,但却又令人可感,超逸之中,具有很深沉的韵味。尤其是诘问语气的结尾,更是唱叹有神,不知不觉之中,给人深深的感染力。


猜你喜欢
  • 苏轼《归朝欢 和苏坚伯固》全诗鉴赏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後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

  • 《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赏析》

    词的上片,词人开门见山地表述了他与好友聚少离多的现实,所以分别的时候二人愈加地难分难舍。“盼银河迢递,惊入夜,转清商。”一个“盼”字,写出了容若与友人的期待。只可恨“天有不测风云”, “惊入夜,转清商”,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随风而至,一个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处】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译注】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 鲁迅《杂感》全文、注释和赏析

    人们有泪,比动物进化,但即此有泪,也就是不进化,正如已经只有盲肠,比鸟类进化,而究竟还有盲肠,终不能很算进化一样。凡这些,不但是无用的赘物,还要使其人达到无谓的灭亡。 现今的人们还以眼泪赠答,并且以这

  • 《观大散关图有感赏析》

    开头四句申述壮志难酬的历落遭遇。“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化用《魏书》卷七十《傅永传》中事:“傅永,字脩期......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

  • 《红烛》鉴赏、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为了装点这凄清的除夕,友人从市集上买来一对红烛。 划一根火柴,便点燃了,它的光亮立刻就劈开了黑暗,还抓破了沉在角落上阴暗的网。 在跳跃的火焰中,我们互望着那照映得红红的脸,只是由于这光亮呵,心也感到温

  • 国学名句“枥骥不忘千里志,病鸿终有赤霄心”出处和解释

    【名句】枥骥不忘千里志,病鸿终有赤霄心 语出明代张居正《慰刘生卧病苦吟》诗。伏在食槽上的骏马时刻都有疾驰千里的志向,疾病在身的天鹅始终都有直冲云霄的雄心。比喻有志之士虽然身遭疾困,仍然怀有大抱负。

  • 《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原文与赏析

    南朝乐府民歌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全诗赏析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作品赏析【注释】:风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②①晴天雨:风吹古木

  • 苏轼《更漏子 送孙巨源》全诗鉴赏

    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意深。海东头,山尽处。自古客槎来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 作品赏析【注释】:此为送别词,为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十月作者在楚州别孙洙(字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