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念奴娇》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念奴娇》

宋·吴渊

我来牛渚,聊登眺、客里襟怀如豁。谁著危亭当此处? 占断古今愁绝。江势鲸奔,山形虎踞,天险非人设。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

追念照水然犀,男儿当似此,英雄豪杰。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栏千捶碎,酒狂忠愤俱发。

牛渚山,在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下临长江,突出江中处为采古矶。采古矶与城陵矶、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它尤以形势险峻、风光绮丽闻名于世。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在此饮酒赏月,泛舟放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采古矶一带,自古是兵家争战之地。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攻宋,直抵长江,虞允文至采石犒师,激励将士,迎击金军,以海鳅船猛冲金船,大获全胜。采石之战,阻止了金人的南侵,主战派一时为之扬眉吐气。牛渚山和采石矶历来是文人名士登临的地方,这首词便是诗人游览战场时的感兴之作。

上阕写作者登临牛渚时的所见所思。开头两句直抒胸臆,意思是说:来到牛渚,登上了这高高的山头,纵目远眺,旅途中的劳顿和寂寞一下子扫除净尽,顿时觉得胸怀开阔,心情舒畅。这样起笔自然而真实,吴渊作为一个有抱负的主战派人物,来到采石之战的旧地,面对浩荡的长江,精神怎能不为之一振!“客里襟怀如豁”,这既是登高临远的瞬间感觉,也是词人博大胸怀的形象写照。接下去五句,写眼中所见:牛渚山上的“燃犀亭”高高地耸立,不知是谁把它安设在最奇险的地方,千百年来独自占有这高峻的地势,看到它的人无不感到极度的愁苦。从燃犀亭上放眼望去,长江中波涛翻腾,白浪相逐,犹如鲸鱼奔窜。江岸上牛渚至金陵一带,山势雄伟,好似猛虎盘踞,这种险要完全是自然形成,并非人工安排。诗人写燃犀亭、写山、写水,笔力劲健,气势奔放,象舒展开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境界雄浑而阔大。这五句偏重于对客观景物的渲染和描绘,但从中表现词人的爱国激情。上阕的最后两句“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是从眼前山川形势引出的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作者仅用十个字便概括了当年的采石之战。赫赫的战功,光辉的战例,是 一曲民族正气的颂歌,它也鼓舞一切有为之士,投身到抗击金人贵族集团的斗争中去。

词的下阕,追怀古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对当今的感慨。换头“追念”以下三句,紧紧承续上阕,由重大的历史事件联想到古代的英雄豪杰。“照水然(同“燃”)犀”与上阕提到的“危亭”(即燃犀亭),用了同一个典故,都是指东晋温峤燃犀角照看采石矶下水怪的故事。据晋书·温峤传记载:温峤路经牛渚采石矶,听当地人说矶下水中多妖怪,温峤“遂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后人常用“燃犀”来形容洞察奸邪,温峤便是一个勇于诛除邪恶的人。当初他曾在北方抵抗刘聪、石勒的骚扰,南下后又与庾亮等讨伐王敦,平定苏峻等人的叛乱。诗人登临采石,追念温峤,把他视为抗击外患、平定内乱的英雄,在这里征引典实,显然是“古为今用”。作者用典之后,接着便展开议论:要做一个堂堂的七尺男儿,就应当象温峤那样,做出一番定国安邦的轰轰烈烈的事业来。但是,在当时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一切未必会尽如人愿,理想和现实之间总存在着距离和矛盾。诗人在追怀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之后,思想不能不回到痛苦的现实中来。至此,作品由雄壮转为忧愤,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看一看自己鬓发已经斑白;再看一看当今形势,淮水流域,天昏地暗,烟云弥漫,战事未休,这正是令人极为哀痛的时候。“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三句,写得沉郁顿挫,这是词人对国势政局的形象化描述,也是词人忧心如焚的悲歌。在这里,作者运用的是一种低徊呜咽的笔调,看起来,它同上面的一些激越的语句似乎不很协调,其实,这正好表现出了诗人感情的起伏。词的结尾两句,作者百感交集的情绪被推上了高峰:酒后以拳头猛烈地撞击着栏杆,来抒发心中的激愤。词的下阕,有描写、有议论、有抒情,意脉贯通,章法井然。作品时而激昂慷慨,时而掩抑跌宕,但无一处不回荡着诗人的一腔真情。

猜你喜欢
  • 国学名句“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出处和解释

    【名句】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语出元代关汉卿《窦娥冤》杂剧第三折。为人处世心地善良的人贫苦困穷并且寿命短暂,心地险恶做尽坏事的人却过着富乐尊贵的生活并且寿命久长。两句话把当时那种是非

  • 骈文《释愁文》原文|翻译|赏析赏析

    予以愁惨,行吟路边〔1〕,形容枯悴〔2〕,忧心如焚〔3〕。有玄灵先生见而问之曰〔4〕:

  • 咏花诗词之《菖蒲》全诗原文鉴赏

    解缙 三尺青青古太阿,舞风斩碎一川波。 长桥有影蛟龙惧,流水无声昼夜磨。 两岸带烟生杀气,五更弹雨和渔歌。 秋来只恐西风起,销尽锋棱怎奈何。 菖蒲是观叶花草,“叶中有脊,其状如剑,其根盘曲多节。”以其

  • 欧阳修《盐角儿》全诗鉴赏

    人生最苦,少年不得,鸳帏相守。西风时节,那堪话别,双蛾频皱。暗消魂,重回首。奈心儿里、彼此皆有。後时我、两个相见,管取一双清瘦。

  • 孟浩然《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全诗赏析

    悠悠清水江,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筿岸傍密。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 《诗经》之《衡门》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原文〕 衡门之下, 可以栖迟。 泌之洋洋, (韩泌作袐,或作、柲。 鲁、韩乐作疗。) 可以乐饥。 (迟、饥,脂部。) 岂其食鱼, 必河之鲂? 岂其取妻, 必齐之姜? (鲂、姜,阳部。) 岂其食鱼,

  • “每旦,击钟二十四声,家众俱兴”注释、译文和评析

    每旦,击钟二十四声,家众俱兴。四声,咸与盥漱。八声,入有序堂。家长中坐,男女分坐左右,令未冠子弟朗诵男女训诫之辞。男训云:“人家盛衰,皆系乎积善与积恶而已。何为积善?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

  • 《金人捧露盘·水仙花赏析》

    这首词的本旨是写水仙花,但从头至尾没有直接点出。看他运笔,似乎每一笔都在写湘水神女,实际却是笔笔在写水仙花,水神水仙,交融在一起,直至把水仙写得有血有肉,有灵有气,显的亭亭玉立,飘然若仙,由此,足见作者运用比拟这一手法已达到驾轻就熟的地

  • 《故都的秋》鉴赏、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

  • 陈与义《登岳阳楼二首(其一)》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陈与义《登岳阳楼二首(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①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②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③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注释】 ①帘旌:帷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