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刘伶纵酒 》全文和鉴赏
世说新语取材虽然琐细,记载亦极零碎,但是各类人物的言行,通过作者“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使各类人物跃然纸上,被鲁迅称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刘伶纵酒见于世说新语卷下任诞门。刘伶,字伯伦,晋沛国(今安徽宿县)人,是魏晋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著有酒德颂。他对“礼法”表示蔑视,好酒放诞,在“竹林七贤”中最为突出。本篇写刘伶日常纵酒的一个场面,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刘伶的性格,反映了魏晋文人“名士风流”的一个侧面。
刘伶嗜酒,与常人不同。他常乘鹿车,使人荷锸而锄之,说:“死便埋我。”其放荡不羁如此。但一般人写酒徒,往往写其纵饮、失态的具体过程,而本篇写刘伶“从妇求酒”,从家庭的纠纷冲突中写刘伶的思想性格。置人物于夫妻矛盾的氛围中,使刘伶要酒不要命的性格得到充分的体现。
刘伶因纵酒而伤了身体健康,却还向妻子要酒喝,妻子怒而将酒倒掉,将酒具毁掉,哭着劝他:“你喝酒过量,这不是养生之道,必须戒酒!”妻子的决心不可谓不大,道理不可谓不明晰,看来刘伶的酒是非戒不可的了。在妻子的苦口婆心面前,刘伶回答:“太好了!我自己不能控制自己,只有祷告鬼神立誓之后才能与酒绝缘,可准备祭神的酒肉。”言之凿凿,情之切切,不由妻子不信。但刘伶前面说的都是障眼法,他的本意是落在“可具酒肉”四字上面,这为刘伶下面的行动埋下了伏线。
当妻子准备好了上供的酒肉,请刘伶立誓时,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刘伶的誓词竟然是:“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说自己以酒量闻名,一次能喝十斗,喝五斗能解除酒病。最后两句说:“妇人之言,慎不可听!”随后“引酒进肉”,一醉方休。这种戏剧性的场面,只能使这场家庭纠纷不了了之。原来是刘伶做好了圈套,来戏弄自己的妻子。这种跌宕起伏的写作手法,将刘伶不敬鬼神、但求一醉的行为,通过他诙谐、机智的誓词表现得酣畅淋漓,一个放荡不羁,恣意痛饮的酒徒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世说新语在艺术上取得的最大成就,在语言方面。明代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少室山房笔丛)刘伶纵酒当不辜负如此评价。
严格说来,刘伶纵酒还不能算是一部完整的小说,在现代小说的意义上,它只能算小说的一个情节。但作者仅仅通过这样一个情节,显示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它几乎通篇用对话,用对话来塑造人物性格,颇见作者叙事写人的本领。尤其是刘伶的祝词,是表现人物性格的神来之笔。作者行文简洁,于平铺直叙中蕴跌宕起伏,刘伶的誓词既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起到了非常强烈的艺术效果。
魏晋间讲“名士风度”,士人的一言一行,往往被传为口实。世说新语还记载了“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这就是所谓魏晋“名士风度”。今天我们看待刘伶的“旷达”,似乎令人难以理解,但刘伶的荒诞行为,是当时社会政治风气曲折的反映。曹魏末期,政治上突出的事件,是统治阶级内部尖锐的权力斗争演成的大屠杀。司马氏上台后,大肆屠杀政治上异己的名士,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以其政治态度惨遭杀戮。生活在这样险恶的政治环境中,知识分子或清谈玄学,或纵酒狂饮,一是为避祸,二是借此麻醉自己的神经。他们的这种放荡、颓废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当时历史条件下文人的苦闷,在某些方面也有反对正统的封建礼教的色彩,但这毕竟只是一种消极反抗的手段,含有明哲保身的意思。这种消极反抗的斗争形式本身,也具有消极的思想影响。
鲁迅在中国小说历史的变迁中说:“从汉末到六朝为篡夺时代,四海骚然,人多抱厌世主义;……有一派人欲永游醉乡,不问世事,所以好饮酒。……饮酒者,放浪形骸之外,醉生梦死。——这就是晋时社会底情状。”这实在是入木三分、鞭辟入里的结论。
-
【注释】 选自《老子》六十六章。 百谷王:百川汇集的地方。 下:处在下游而使水汇集。 【赏析】 老子用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为喻,比喻为人之道。他说: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
-
丁澎字飞涛,号药园,回族,浙江仁和(今已并入余杭)人。早岁负诗名,与同里陆圻、毛先舒、孙治、张丹、吴百朋、沈谦、虞黄昊、陈廷会等并称“西泠十子”。撰《白燕楼》诗百首,流传吴下,士女争相采摭以书衫袖。清
-
红梅阁出其东门外,相将访红梅。春意枝头闹,雪花满树开。道人煨古拙,烟湿舞徘徊。此中有至境,一一入寒杯。坐久不觉晚,瘦鹤竹边回。题解
-
[清]张月楼自家谩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最羡两堤杨柳树,看它越老越心虚。张月楼,
-
寥廓高翔不可追,风云失路暂相随。方同洛下书生咏,又见军前大将旗。雪里命宾开玉帐,饮中请号驻金卮。竹林一自王戎去,嵇阮虽贫兴未衰。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出典】 《玉台新咏》卷六南朝梁·何思澄《南苑逢美人》:“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释义】 南朝诗人以石榴裙称大红裙,后世沿用为典。 【例句】 其奈钱塘苏小小,忆君泪点石榴裙。(刘禹锡《乐天寄忆旧
-
匏有苦叶 作者: 张海洲 【本书体例】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
【注释】 选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彼:指敌人。 殆:危险,危亡。 一:或者。 负:败。 【赏析】 战场上,指挥者对敌我双方情况的了解、认识,与战争的胜负关系密切。孙子对此深有研究,他概括说: “知
-
【原题】:渔乐图(都不记创于谁,近见汤君显祖,慕而见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