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一))(冰心)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繁星(一)·冰心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夏天的夜晚,深蓝高远的太空,点点闪烁的繁星,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诗人面对深邃的天空,展开了丰富的想象:那些闪烁着的繁星,一定在频频对语。然而,太空毕竟太高远了,即使是众多星星的对语,又何曾听得见?接着,诗人笔锋一转,为读者展示了另一个想象的天地:听不见繁星的对语,并非意味着她们真正的沉默,更非意味着她们之间有什么隔膜。在表面的沉默之中,繁星在浩渺无边的微光笼罩下,在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繁星共一百六十四首,曾连载于一九 二二年一月一日至一月二十六日的北京晨报副镌的新文艺栏。冰心在创作繁星时,曾受到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冰心曾自述她创作繁星仿用飞鸟集的形式,通过这种类似“小杂感一类的东西”,来收集自己“零碎的思想”。因而繁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辛勤探索。
自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冰心曾就读于教会学校北京贝满女子中学,她后来说:“因着基督教义的影响,潜隐的形成了我的‘爱’的哲学”。这种“爱”的哲学反映了冰心对黑暗现实的无比憎恶和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这首诗也形象地体现了冰心早年“爱”的哲学。在冰心的想象中,星星尚且相亲相爱、“互相颂赞”,那么,人类更应当清除隔阂、互敬互爱了。这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这首诗蕴含的哲理。但是,在阶级压迫惨酷、阶级斗争激烈的旧社会,人与人之间要互敬互爱,不过是诗人美好的主观愿望,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抓住夏夜星空的特点,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繁星闪烁、太空深邃、星星互相颂赞的生动而又优美的画面,为读者提供了艺术再创造的广大空间。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融情入景,赋予星星以人的动作与情感,使诗篇收到情景交融、意境深邃、饱蕴哲理的艺术效果。
-
瓠巴 ① 鼓琴而鸟舞鱼跃,郑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 ② 游。柱指钧弦 ③ , 三年不成章。师襄曰: “子可以归矣。”师文舍其琴, 叹曰: “文非弦之不能钧, 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在弦, 所志者不在声
-
避暑英美的小资产阶级,到夏天若不避暑,是件丢人的事。于是避暑差不多成为离家几天的意思,暑避了与否倒不在话下。城里的人海边去,乡下人
-
柳宗元 有道士言:“人皆有尸虫三,处腹中,伺人隐微失误,辄籍记。日庚申,幸其人之昏睡,出谗于帝以求飨。以是人多谪过、疾疠、夭死。” 柳子特不信,曰:“吾闻聪明正直者为神。帝,神之尤者,其为聪明正直宜大
-
知君薄州县,好静无冬春。散帙至栖鸟,明灯留故人。深房腊酒熟,高院梅花新。若是周旋地,当令风义亲。
-
七月六日苦炎热,对食暂餐还不能。每愁夜中自足蝎,况乃秋后转多蝇。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蹋层冰。 作品赏析此乾元元年初秋在华州时作。何逊诗有《苦热行》。《绝交书》:
-
温庭筠《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②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③ ,枳花明驿墙 ④ 。 因思杜陵梦 ⑤ ,凫雁满回塘 ⑥ 。 ·注 释 ①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
【原题】:衢州阮比部学士得假归乡见过陋止留题诗什因以谢之
-
柳宗元 今之世,为人师者众笑之,举世不师,故道益离;为人友者,不以道而以利,举世无友,故道益弃。呜呼!生于是病矣,歌以为箴。既以敬己,又以诫人。 不师如之何?吾何以成! 不友如之何?吾何以增!吾欲从师
-
[唐]戴叔伦 门掩青山卧,莓苔积雨深。 病多知药性,客久见人心。 众鸟趋林健,孤蝉抱叶吟。 沧洲诗社散,无梦盍朋簪。 《卧
-
乐在工作中的名言若对过去的一切错误无法释怀,人生就要变成地狱了。现在只要你稍作努力,事情总会有转机的。可是,你往往糟蹋良机,原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