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绎《柳枝词》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汪绎
一种风流得自持,水村天与好腰支。
月残风晓无穷意,说与桃花总不知。
柳枝词之类的诗,尽管题目都点明写柳,但诗人们在诗中对于柳枝都只是一种比兴、借用或表示一种寄托。晚晴簃诗话评介汪绎为诗“蕴藉含蓄”。这首诗以“月残风晓”事写柳,显然也是另有所寄托的。从这首诗中,可窥见他含蓄蕴藉诗风之一斑。
起首“一种风流”两句点出村野水边飘荡的柳枝这一作者所吟咏的物主。虽然,诗中未见一个“柳”字,只“风流”、“自持”,“水村天”、“好腰支”等几个词语,可是当作者把它们巧妙地组合到一起后,就把柳树的飘逸风流的情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后二句是由此引发,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一种感慨。宋时柳永有雨霖铃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本诗的“月残风晓”二句之意就是典出于此。不难看出,字面上说的是柳,而实际上诗人所要抒发的则是对于人生中冷淡尴尬境遇的一种感叹。在这里,柳被人格化了,从而,明写的柳的境遇与暗寓的人生的遭遇被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在对于柳枝、风月与桃花之间的关系描写中,很容易激发出读者对于人生际遇的种种联想来。但诗人又明明是在写柳枝,写桃花,写风月,写柳枝的风流好腰支和尴尬境遇,这种种人生联想只能产生于读者的阅读审美过程之中。于此,也可见汪绎为诗含而不露的独特风格。
-
南朝·宋·刘义庆晋明帝数岁2,坐元帝膝上3。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4,潸然流涕5
-
去马嘶春草,归人立夕阳。元知数日别,要使两情伤。
-
·尤袤· 牧为御史,分务洛阳。时李司徒愿罢镇闲居,声妓豪侈,洛中名士咸谒之。李高会朝客,以杜持宪,不敢邀致。杜遣座客达意,愿与斯会,李不得已邀之。杜独坐南行,瞪目注视,引满三卮,问李云:“闻有紫云者孰
-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出处】唐杜甫《 宿府 》。 【译注】家乡的音讯早已断绝 在这连年的战乱, 关塞重重,满目萧然, 更增添返乡的困难。 【全诗】 《宿府》 .[唐].杜甫 清秋
-
十两新绵褐,披行暖似春。一团香絮枕,倚坐稳于人。婢仆遣他尝药草,儿孙与我拂衣巾。回看左右能无愧,养活枯残废退身。
-
古文观止·陆陇其·崇明老人记 崇明县有吴姓老
-
【提示】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原名彘(zhi治),是景帝刘启的第九个儿子,高帝刘邦的曾孙,是西汉强盛时期一位有雄才大略,又建立了文治武功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在内外政策上有许多新的变革。如尊
-
雨水持续,就湿润成了秋天。到如今,四处清风徐徐,时而雨丝缕缕。季节的变换,在毫无察觉之间来到了。仿佛哪一夜的雨,拒绝了炎热的靠近,
-
【原题】:丙寅八月旦震兴尚早坐而假寐梦与客诵云藜羹藿啜蔬园芳黄花晚节凌秋霜因增成十韵寄壬儿
-
【3538】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白落梅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万字,2017年5月第1版,35元)△张爱玲的倾城往事。共六卷:①民国临水照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