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经学之争
东汉建立后,今文经学为恢复原有的势力,极力排挤古文经学,但古文经学已和西汉时不同,加上刘秀也有意扶持古文经学,后汉书·儒林传中说:“……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探求阙文,补缀漏逸。先是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自是莫不抱负坟策,云会京师,范升、陈元、郑兴、杜林、卫宏、刘昆、桓荣之徒,继踵而集。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施、孟、梁丘、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韩,礼大小戴,春秋严、颜,凡十四博士,太常差次总领焉。”从上面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召集到京师的七位著名学者中,今文学者有三人(范升、刘昆、桓荣),而古文学者有四人(陈元、卫宏、杜林、郑兴),说明光武帝对古文经学十分重视。在所立的十四个博士中却没有古文经学。过了不久,光武帝决定增立左传博士,又在今文经学家的反对下放弃。虽然如此,朝廷对古文经学还是非常重视,汉章帝还特地下诏:“其令儒生远高才生,受学左氏、古文尚书、穀梁春秋、毛诗,以扶微学,广异义焉。”(后汉书·章帝纪)可见古文经学虽未立于官学,它的地位和影响在当时是相当大的。
两汉期间,古今经学的争论,除了刘歆与今文经学家争立官学外,还有三次具体的争执:一次是韩歆、陈元(古文学者)与范升(今文学者)争立费氏易与左氏学;另一次是贾逵(古文学者)与李育(今文学者)争左氏春秋与公羊春秋之优劣;第三次是郑玄(古文学者)与何休、羊弼(今文学者)争左氏春秋与公羊春秋之长短。
古今经学经过长时期的争论,逐渐由分歧走向融合,在郑玄那里古文与今文的界限已经彻底消失了。
-
君王嫌妾妒,闭妾在长门。舞袖垂新宠,愁眉结旧恩。绿钱侵履迹,红粉湿啼痕。羞被夭桃笑,看春独不言。
-
这首词是写暮春时节,晴天白昼,游故地怀故人。 上片开头三句是写景,晴天飞云、水边轻阴,给读者描绘出了一个美好的境界。“做弄得”是渐渐使得的意思。接着“驻马”、“旧时”点明故地重游,也是写人:词人在这美好境界的桥西停下了马,并且把马系
-
记得已是四年前的事了,时维二月,我和妇孺正陷在上海闸北的火线中,眼见中国人的因为逃走或死亡而绝迹。后来仗着几个朋友的帮助,这才得进平和的英租界,难民虽然满路,居人却很安闲。和闸北相距不过四五里罢,就是
-
日旗龙旆想飘扬,一索功高缚楚王。直是超然五湖客,未如终始郭汾阳。
-
秋瑾漫云女子不英雄, 万里乘风独向东!诗思一帆海空阔, 梦魂三岛月玲珑。铜驼已陷悲
-
[元]揭傒斯 大孤山前女儿湾,大孤山下浪如山。 山前日日风和雨,山下舟船自往还。 女儿浦一名女儿湾,在江西九江东南三十五里,水涨时可容舟船百余艘,大孤山在其侧,当鄱阳湖出口处。关于大孤山的景色,陆游曾
-
●虞美人 苏轼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校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 谁教风鉴尘埃? 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苏
-
〔原文〕 绵绵瓜瓞。 民之初生, 自土沮漆。 (齐土作杜。) 古公亶父, 陶复陶穴, (三家复作。) 未有家室。 (瓞、漆、穴、室,脂部。) 古公亶父, 来朝走马。 (韩走作趣。) 率西水浒, 至于岐
-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出处】唐钱起《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 【意思】新雨后的翠竹十分可爱,夕阳 下的山峰最为动人。怜:可爱。爱:惹 人爱。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雨后绿竹,苍 翠欲滴或山
-
七十人难到,过三更较希占花租野寺,定酒典朝衣。趁醉春多出,贪欢夜未归。不知亲故口,道我是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