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塔”的意思,出处,故事
起初,天下的人使用同一种语言。他们往东迁徙时,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发现了一块盆地,就在那里住了下来。那里土地肥沃,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于是他们决定修建一座通天塔,传扬名声。他们用烧好的砖代替石头,用石灰和泥把塔造得越来越高。上帝耶和华知道这件事后,决定从天上下来看看人类建造的塔。耶和华一看,又惊又怒。他想: 如果人类真的修成宏伟的通天塔,以后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呢?!于是,上帝耶和华悄悄地离开天国,来到人间,改变并区分开了人类的语言,使天下的人因语言发生混乱,而分散在各地。这样一来,人们就只好中止他们“渎犯上帝”的建塔壮举,扔下了工具和材料,分散到世界各地去了。建塔和产生语言混乱的那座城叫巴比伦城。
后人们称无法实现的计划为“巴比伦塔”。
-
《老子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翻译与解读
-
故人亦流落,高义动乾坤。何日通燕塞,相看老蜀门。东行应暂别,北望苦销魂。凛凛悲秋意,非君谁与论。 作品赏析【鹤注】此当是上元二年在成都作,时史朝义未平,故云“何日通燕塞。”东川,属蜀潼川。故人
-
选一首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选一首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内容包括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从五年级下册的第五课的课文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请选择一首你喜爱的古诗然后改写成一篇短文。停船靠岸了!”船家的一声吆喝收回了大家的思绪。诗人杨万里不由得坐直了身子,刚才只顾欣赏江岸的美景,现在眼睛确实有点累了。 初夏的江南着实
-
李华《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1 。河水萦带 2 ,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3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4 。亭长告余曰 5 :“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6 ,
-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游赏之乐,但并非写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写宋时杭州名胜十三楼,这十三楼是临近西湖的一个风景点。有这样的记载:“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此词以写十三楼为中心,但并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
-
[清]陶士璜 十钱买书书半残,十钱买酒酒可餐。 我言舍酒僮曰否,咿唔万卷不疗饥。 斟酌一杯酒适口,我感僮言意良厚。 酒到醒时愁复来,书堪咀处味逾久。 淳于豪饮能一石,子建雄才得八斗。 二事我俱逊古人,
-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注释: ①近水杨宁益《
-
旌节临谿口,寒郊陡觉暄。红亭移酒席,画舸逗江村。云带歌声飏,风飘舞袖翻。花间催秉烛,川上欲黄昏。
-
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 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 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 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头潮已平。 【简析】 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