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老子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翻译与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老子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翻译与解读

谷神不死01,是谓玄牝02。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03。緜緜若存04,用之不勤05

今 译

谷神不会枯竭,又称为玄牝。玄牝的大门,是生天生地的根源。它绵绵永存,取用无须劳勤。

评 议

此章是讲宇宙未形成之前的情景,把产生天地万物的大道,比喻为谷神,又称为玄牝。说玄牝的门,是生天生地的根源。说它永久地存在,取用无须勤劳。

老子此章,是采用哲理诗的形式陈述的,比较含蓄朦胧,文简高古,深奥难识,故后世学者歧解纷呈。解读此章,必须明白这样三点:一是老子的哲理诗,其中蕴含深邃的哲理道义;二是诗贵含蓄,老子的哲理诗,则更加含而不露;三是诗有韵味,老子的哲理诗更有神韵。此章六句皆押韵,如死与牝 (读匕)为韵;门、根、存、勤为韵。由于押韵的原因,因此老子在使用字词上,就比较灵活、宽泛。正如奚侗老子集解曰:“玄牝本以喻道,道先天地而生,故云‘天地之根’。薛蕙曰:老子之书,其遣词多变文以叶韵,非取谊于一字之间也。如‘是谓玄牝’,则读牝如匕,以叶上句。曰‘玄牝之门’,则特衍其词,与下句相叶。”老子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两句,“穷”与“中”亦为押韵之故,故比较费解。以此类推,老子类似章节,亦当如是观。

林希逸指出:“此章乃修养一项功夫之所自内,老子之初意却不专为养生也。”又曰:“此章虽可以为养生之用,而初意实不专主是也。”近人胡朴安把庄子与老子的养生思想做比较说:“庄子之学与老子异者,在于生死一事。老子求长生,庄子忘死生;老子以‘谷神不死’为养生,庄子以任自然为养生。”(庄子章义)就以老子与庄子的养生思想而论,老子和庄子皆主张少私寡欲、守气全神。老子说“谷神不死”,庄子说“至乐活身”,方能长乐长存 (庄子·至乐)。显然,老子和庄子的养生思想,并无本质的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注释

01谷:虚也。林希逸、吴澄皆主此说。谷神,指道而言。不死:吴澄曰:“谓元气常生而不死也。”按:道即先天地而生的元气。02玄:有两解:一曰谓“玄远无极也”(林希逸说);二曰谓“微妙难知也”(高亨说)。二说皆通。玄牝:即道也。吴澄曰:“玄牝者,谓物之母也。庄子所谓‘太一’者。”奚侗老子集解曰:“道主虚静,故常以谿谷、雌牝为喻。牝,母也。母常不死,其生万物也。”03门、根:二字义同,皆指道产生天地万物的门户和根源。吴澄曰:“门,谓所以由出。根,谓所以由生。虚无自然者,天地之所由以生,故曰‘天地根’。天地根者,天地之始也。”04绵绵:谓长久不绝也 (吴澄说)。若:犹云而也。存:“谓神之存”(吴澄说)。05勤:劳也。淮南子 · 原道训曰:“纯德独存,布施而不既,用之而不勤。”高诱注曰:“既,尽也。勤,劳也。”林希逸、吴澄皆主此说。吴澄曰:“凡气用之逸,则有养而日增;用之勤,则有损而日耗,言神常存于中则气不消耗也。”用之不勤:河上公曰:“用气当宽舒,不当急疾勤劳也。”
猜你喜欢
  • 王维《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全诗赏析

    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四达竟何遣,万殊安可尘。胡生但高枕,寂寞与谁邻。战胜不谋

  • 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

    【3363】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胡适著,克川选编,当代中国出版社,12 9万字,2013年1月第1版,26元)△人生问题;一个困扰人的问题;

  •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石灰吟赏析》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 / 千鎚万击出深山)(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 粉身碎骨浑不怕 / 粉身碎骨全不怕)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

  • 《无衣》原文与鉴赏

    作者: 董笔正 【本书体例】

  • 辛弃疾《贺新郎 韩仲止判院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全诗鉴赏

    听我三章约。有谈功、谈名者舞,谈经深酌。作赋相如亲涤器,识字子云投阁。算枉把、精神费却。此会不如公荣者,莫呼来、政尔妨人乐。医俗士,苦无药。当年众鸟看孤鹗。意飘然、横空直把,曹吞刘攫。老我山中谁来伴,

  • 《西村赏析》

    这首诗首联由西村思往事;颔联写进山时的情况;颈联写入西村后所见所闻;尾联写看到景色后触景生情。这首诗场景描写细致,意境优美。西村是诗人旧游之地。这次隔了多时旧地重游,自不免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他观赏着沿途风光,时而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 宋词典故“人心之险甚山川”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人心之险甚山川 【出典】 《庄子·列御寇》:“孔子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唐·成玄英疏:“人心难知,甚于山川,过于苍昊。厚深之状,列在下文。”

  • 《雷》跋文 赏析和解读

    我把过去一年间所写的几篇短诗编成了这样一个集子,题上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书名, 在交印的时候, 重读一遍, 自己也觉得有些惊异。病痛的惨叫,狂人的呓语, 不健康, 不和谐的声音,怎样也配不上这时代的坚实的

  • 王瑞明《洛阳伽蓝记》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王瑞明 《洛阳伽蓝记》五卷,专记洛阳佛寺。其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