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天民《绝句》
葛天民绝句宋山水诗鉴赏
葛天民
夜雨涨波高一尺,失却捣衣平飞石。
天明水落石依然,老夫一夜空相忆。
夜雨、水波、岸石,涨波没石,水落石出,景象无奇却耐人寻味,尾句之“空相忆”最经得起咀嚼。“水落石出” 本是由隐而显,何况天色放明更当清晰在目,却使“一夜相忆” 成空幻。
所忆者何?
我们不妨且把这个问题搁下再问一句,诗人是否真会在冒着夜晚的滂沱大雨到水位猛涨的岸边去探看,水波有没有恰好把捣衣石淹没?这样地提出问题未免稚拙。岂不知“寂然凝虑,思接千载; 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文心雕龙)么! 原来“忆”之所向不在“石”而在“人”。
如果“思”、“视” 止于捣衣人,又谈何“千载”、“万里”。在这里我们不禁想起了李义山的名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诗人经常徜徉于水畔,无心见到捣衣的妇女中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在夜雨间既想到了义山的诗,又想起了那位捣衣人,更忆起了心中的伊人……。而诗中见石不见人,这样的人究竟有没有,是虚还是实?我们不要忘记,诗人曾一度削发为僧,后来又还了俗。这种人生经历给他的诗笼罩上一层似有还无,朦胧空幻的情致,如“人间无此春风乐,乐极人间无此愁” (绝句),“肠断春前不见花” (尝北梨)。所以我们很难断然判定这首绝句如同义山的夜雨寄北那样就是吟恋情,怀远人、忆旧梦的。所以末句未用 “空相思”而用 “空相忆”。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诗经蒹葭)。更何况“老夫耄矣”! 故尔这一夜的相忆更落得一个“空”字。言外之 “意”、之 “情” 是何等惆怅、凄怆; 又何等空灵、淡泊、超脱……所以此意此情较溢于言表更耐寻味。葛天民的这首绝句与李义山夜雨寄北一隐一显; 一个给欣赏者的主体能动性留下了更多的余地,但“本文”客体美的确定性(以美的信息量标定)不足; 一个将创作主体的能动性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对象化为作品的本文美,各优其优,难以划一。
-
《 乌衣巷 》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题解】 乌衣巷在南京白鹭洲公园西、夫子庙文德桥南,因三国孙吴都城穿黑衣的卫戍部队驻此,因被称为
-
古文·寒花葬志 归有光婢,魏孺人媵也(1)。嘉
-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作
-
这首词写西湖登山临水之趣,文字清新流丽,画面风光旖旎,又不乏怀古的感叹、赏景的情韵,是一篇难得的佳作。题中“施成大”生平未详。
-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峯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
不忍按【原典】许圉师①为相州刺史,以宽治部。有受贿者,圉师不忍按②,其人自愧,后修饬(chì)③,更为廉士。【注释】①许圉师:安州安
-
楚匠饶巧思,秦筝多好音。如能惠一面,何啻直双金。玉柱调须品,朱弦染要深。会教魔女弄,不动是禅心。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偶于维扬牛相公处觅得筝,筝未到,先寄诗来,走笔戏答来诗云:但愁封寄云,魔物或惊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惜光阴流逝的古诗词,内容包括珍惜光阴的有什么诗句,关于时间流逝的诗句,珍惜光阴的古诗。珍惜时间的古诗《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
-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
-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