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三赏析》
清平乐“词语浅薄”,甚而疑为后人伪托。这首词表面上抒写了一位思妇离别之苦,实际上通过女主人公的内心描写,塑造出一位热情、大胆,对生活充满强烈追求的可爱的妇女形象。诗人借梦中相聚,一方面把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赤裸裸的地暴露出来,另一方面也表达出了对思妇的这种不可扼杀的爱情的歌颂和赞美。
上阕用环境衬托写愁苦心情。“烟深水阔”,音信也无;碧天明月,乐景哀情,一个“偏”字,迁愁于月,烦心之至,愁苦之至。“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正与此同。窦娥临刑,怨地怨天,都是怨极的表现。“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唯碧天云边明月,偏照着我俩遥遥的离别。“悬悬”惦记昼夜悬悬思恋。
下阕用表情行动写愁苦与盼归。“愁眉似锁难开”是表情、心情;“夜夜长留半被,待君梦魂归来。”是行动,是切盼,更是痴情。难得词人奇思异想,把思妇情思写得深而再深。迁愁怨于明月,留半被待魂归,奇想幽深,构成此词的特色艺术。“夜夜长留半被”,晚上孤独等候,睡了留着半边锦被。“待君魂梦归来”,希望在入睡的梦灵魂相遇。直接抒发了思妇的愁苦和思念,百转千回。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刘禹锡的诗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上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
下一句:飞入寻常百姓家。
翻译:
过去,燕子只在王谢堂前的灯火阑珊处飞舞,
如今,它们却飞入了普通百姓家中。
意思:
此诗形象地描绘了燕子的一种流动性和象征性的寓意。燕子原本只在王谢家的堂前飞翔,寓示着在古代社会中权贵富人的圈子。然
-
此词以委婉含蓄的笔调,写女子春日里见春燕双飞而自悲独居、油然怀远的情怀。全词感情曲折多变而又深婉不露,极尽婉约之美。开篇“豆蔻梢头春色浅”,巧妙地隐括了杜牧《赠别》诗中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既明写春色尚浅的初春时节,又暗
-
【名句】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注释与译文]籁(lài),从空穴中发出的声音,此指风声。两句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处处山谷里回荡着呼啸的风声,几座山峰默默无语地站立在夕阳的余辉中。上句写声,突
-
觅得花千树,携来酒一壶。懒归兼拟宿,未醉岂劳扶。但惜春将晚,宁愁日渐晡。篮舆为卧舍,漆盝是行厨。斑竹盛茶柜,红泥罨饭炉。眼前无所阙,身外更何须。小面琵琶婢,苍头觱篥奴。从君饱富贵,曾作此游无?
-
秦风·蒹葭无名氏【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3]。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4]。蒹葭萋萋,白
-
【3442】风骨——新旧时代的政法学人(陈夏红著,法律出版社,35 4万字,2016年7月第1版,59元)△记述了钱端升、吴恩裕、曾炳钧、严景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古诗词,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描写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古诗词精选。834589429?si=1春节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总把)2、中秋《月下独酌
-
借咏史以抒怀,本是诗人家数,昭君出塞,又是传统的诗歌体裁。但元好问推陈出新,突破了体裁和题材本身的局限,拓宽和加深了同类作品的内涵。 朔风惊沙,白雁掠霜,词人面对荒凉萧瑟的北地风光,俯仰千古,引入昭君出塞的历史画面。“白雁”在这里,
-
[唐]戴叔伦 门掩青山卧,莓苔积雨深。 病多知药性,客久见人心。 众鸟趋林健,孤蝉抱叶吟。 沧洲诗社散,无梦盍朋簪。 《卧
-
作者: 崔曙庭 《后汉书》一百二十卷。本纪十卷,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