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鲥鱼赏析》
此诗通过咏鲥鱼,讽刺君王重口体之养而劳民伤财,重宦官小人而忘祖宗远君子。诗以颔联为中坚,首联写鲥鱼被帝王看重,颈联写营运时情况,尾联抒发感叹,都为鲥鱼入宫后赐宦官而不及荐祖庙而铺设。全诗咏鲥鱼,但不是一般的咏物,而是重在讽刺,对比之中深含讽刺,讽刺中寓对比,相互照应。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桔未应先。”两句写江南鲥鱼,五月就运到北京。第一句点出了五月间船经过许多地方,才把这鲜美的鲥鱼运到北京。此时正是鲥鱼最鲜美的时候。但这时连南方的荔枝,卢橘都未能运到北京,可见鲥鱼之鲜。诗人运用对比,揭露了封建帝王的生活需要已达到穷奢极欲的地步。
“赐鲜遍及中珰第,荐熟谁开寝庙筵。”三四句写赐鲥鱼给宦官而不祭宗庙。这里用“中珰”来代称宦官。皇帝把新鲜的鲥鱼赏赐给宫廷中每一个宦官之家,从中可知“皇恩浩荡”,说明宦官地位很高,备受恩宠。从中也可知道鲥鱼的贵重、也反衬了宦官的地位和权势。各地贡给京都的时鲜土特产,封建帝王竟置宗庙于脑后,而先赏赐宦官,说明了封建统治者所标榜的孝道是多么虚伪。此联亦是下句同上句对照,讽刺意义鲜明。
“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五六句写陆路水路送鱼忙。尽管是满天风沙,送鲥鱼的驿骑,仍日夜奔驰。在炎热的暑天,江上送鱼船里就用冰雪护着鱼,以保持其鲜味。鲥鱼运到北京其间历经千辛万苦。白天信使骑着马在风尘中奔驰,一路上不知累倒了多少匹健壮的马匹。一个“驰”字、“护”字,就足以说明封建帝王为享乐腐化的生活而不惜劳民伤财。
结尾两句写受赐无望的愤懑。鲥鱼白鳞细骨很可爱,但只有那些“玉筯金盘”才有希望得到宫中传来的赏赐。由鱼论及朝政,表示了作者对明中叶宦官专横当道的莫大讽刺,亦表示诗人自己受赐无望。以此作结,既说明了诗人的愿望,也说明了诗人的不满。
全诗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以突出主题。作者将讽刺性放在对比之中,用鲥鱼之鲜对比宦官之贵,用不祭祖先却先赐鲥鱼对比皇帝同宦官的关系,再用运鱼进京的千辛万苦对比宦官正举着玉箸夹吃金盘中的鲥鱼,对比之中深含讽刺,讽刺中寓对比,相互照应,因而构成了这首诗深刻的讽刺意义。
-
作者: 〔日本〕近藤芳美 【原文】: 昭和28(1953)年
-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出处】唐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 【意思】一年之中明月何其多,而唯有今夜的明月最耀眼,最明亮。 人生自是命中注定,他力无法更改。既然
-
良吏不易得,古人今可传。静然本诸己,以此知其贤。我行挹高风,羡尔兼少年。胸怀豁清夜,史汉如流泉。明日复行春,逶迤出郊坛。登高见百里,桑野郁芊芊。时平俯鹊巢,岁熟多人烟。奸猾唯闭户,逃亡归种田。回轩自郭
-
《菊花·觅菊》咏菊花诗鉴赏 吕诚秋潮横挟风雨
-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家人怀远”类的诗句。 心爱的人离家在外,愈行愈远了,渐渐的天各一方,音讯皆无。
-
唐宣宗·李忱《瀑布联句》全诗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古代帝王诗词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注释]①此诗的出处,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唐宣宗游方外至黄檗,与黄檗禅师同观瀑布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百家讲坛古诗词,内容包括百家讲坛苏轼里面的古诗,请问于丹的百家讲坛中所提到的诗句啊一共有七集,要全,急,百家讲坛讲诗词的分别是哪些,我要节目的名字,我好找着看。苏轼到杭州做通判有足够的时间来领略杭州的美景,特别是杭州城的美丽的眼睛-西湖,他在诗中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
-
西方文学·《喧哗与骚动》 1929年出版,是美国
-
宋词典故·大儿孔文举 【出典】 《后汉书》卷八○下《文苑传下·祢衡传》:“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兴平中,避难荆州。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
-
此词写与情人的别后相思。上片起首二句以极其工整的六言对句,追忆昔日欢会的美好情景,温馨旖旎地写出了男女欢会这样一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态:一对情侣,姹紫嫣红、争芳斗艳的小园深径里携手赏花,夜静人寂、凉风习习的幽雅斜廊上扶肩待月,卿卿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