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喧哗与骚动》
西方文学·喧哗与骚动
1929年出版,是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书名出自莎士比亚悲剧 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麦克白的有名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小说的故事是写一个南方世家的没落及家中各个成员的遭遇和精神状态。杰弗逊镇上的康普生家族,曾经是显赫一时的望族,祖上出过一位州长、一位将军。现在只剩下破败的宅第,连儿子上大学都需要变卖田地来凑出学费。一家之长康普生在酒醉中,缅怀过去,发一些愤世嫉俗的空论,把失望的情绪传染给大儿子昆丁。康普生太太自持南方大家闰秀的身分, 自私冷酷,无病呻吟,缺乏作为母亲和妻子的温情。女儿凯蒂是全书的中心,一切事件的发生都与她密切相关。她热情奔放,冲破“南方淑女”的束缚,在人们心目中却反而成了轻佻放荡的女子。她与一男子幽会,有了身孕,不得不与另一男子结婚。婚后丈夫发现隐情,抛弃了她,她只得把私生子 (也叫昆丁) 寄养在母亲家,自己到大城市去闯荡,最后在德国成为一个军官的情妇。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由四个人分头叙述。第一部分是“班吉的部分”,时间是1928年4月7日。第二部分是“昆丁的部分”,叙述时间倒退到1910年6月2日,这一天是他自杀的日子。第三部分是“杰西的部分”,叙述的时间是1928年4月6日。第四部分叫“迪尔西的部分”; 这一部是作者以第三人称写的,时间是1928年4月8日。
第一部分是班吉这个白痴的眼光来观察周围世界,他此时已33岁,智力水平却不及儿童。他的意识是混乱的,时序颠倒,跳跃性大,但可看出他对姐姐凯蒂感情很深,因凯蒂最关心他。凯蒂的结婚与出走,使他非常悲哀。
第二部分是大儿子昆丁的部分,他离开哈佛大学,准备在凯蒂结婚前自杀。他的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他本是全家的骄傲,而且同情家庭的没落,想拯救这种沉沦中的家庭和妹妹凯蒂,却极其孱弱,他感到自己精神肉体上都不是促成家族没落的资本势力的对手,于是寻求解脱而自杀。他爱妹妹凯蒂,几乎爱到不正常的地步。他把妹妹的贞操与家族的荣誉联系到一起,妹妹的堕落也正是南方的道德价值观的破产。
第三部分是杰生的叙述,他自私,接受了新的资产阶级的实利主义,为了钱财,他痛恨一切人。他嫉妒哥哥昆丁上大学的学费,恨姐姐凯蒂没有嫁给银行家,自己因此而失去了好职业。又把恨转移到小昆丁身上,霸占姐姐寄来给小昆丁的赡养费。在小说中他是邪恶的代表。
第四部分,是以迪尔西为主人公补写前面没有交代清楚的情节。小昆丁忍受不了虐待,与一流浪艺人私奔。前而三个叙述者都几乎是病态的,而黑女佣迪尔西却是正直、忠心、仁慈的人物,与前三者形成对照,第四部分的时间是复活节,象征在迪尔西身上的“人性复活”。
这部小说通过一个旧家族的分崩离析和趋于死亡,真实地呈现了美国南方历史性变化的一个侧面。旧南方连同它的上层建筑都摇摇欲坠,新的实利主义正在兴起,成为主宰社会的新的力量。
在艺术表现方面,福克纳的手法有所创新。首先是多角度的叙述方法,与传统小说的全知全能的作家叙述不同,每个参与了故事的人物都可以来描述事件的过程,既是当事人又是见证人,显得真实可信。在结构上,小说打破时间顺序,叙述人的时间错乱安排,但是作品叙述的故事内容却是符合时间顺序的。班吉的部分是童年,昆丁部分写凯蒂的沉沦和昆丁自己的绝望,杰生部分是杰生当家后的情况,同时又进入小昆丁的故事,迪尔西部分写当前的事。外表似乎错乱,故事实则有致。福克纳采用了“意识流”手法,把人的正常思想活动与潜意识,下意识活动交融在一起,有时用字体差异标示出来。还有通感手法的运用。“神话模式”在 喧哗与骚动的一个特色,故事标题的日子;恰是基督受难日和复活节,康普生家历史的四个主要日子与基督受难的四个主要日子有关联、以基督的庄严神圣反衬康普生家族子孙的委琐、自私、失败、仇恨。富有象征意义。
-
爱情、婚姻制度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侧面。社会制度决定着爱情和婚姻的方式,任何社会中,当事的男女不得不在社会所规定的模式里,在习俗所许可的范围内实现婚姻关系。是否有择偶的自由,择偶是否以爱情为主要条件,
-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作品赏析【注释】:①花非花、雾非雾:说它是花么?不是花,说它是雾吗?又不是雾。②来如句:来的时候像一场春梦,停留没有多时。③去似句:
-
香醅浅酌浮如蚁,雪鬓新梳薄似蝉。为报洛城花酒道,莫辞送老二三年。
-
作者: 冯怀玉 【本书体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远望,内容包括凝眸远望古诗词,描写远望的诗词,描写远望的诗词。《雨中远望惠山二首》宋·杨万里 准拟归时到未迟,归时不到悔来时。惠山不识空归去,枉与常州作住持。2、 《草亭远望》宋·郑刚中 酴醿试玉在
-
现在的所谓“黄祸”,我们自己是在指黄河决口了,但三十年之前,并不如此。 那时是解作黄色人种将要席卷欧洲的意思的,有些英雄听到了这句话,恰如听得被白人恭维为“睡狮”一样,得意了好几年,准备着去做欧洲的主
-
吕蒙传吕蒙传 【题解】 吕蒙(178-219),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
-
明末的诗人,生逢异族入侵之时,面临国破家亡的严重威胁,凡有点民族感情的,都该有志可抒,有情可表。然而,怎样下笔成诗,如何抒情达意,却也有高下之分。 怀古诗不同于咏史诗那样歌咏史实或以诗论史,而是重在抒写诗人由古人古事所触发的思想
-
本文以“记”的本色而论,不拘成法,如行云流水,本应该写人、写堂,而本篇文章表面看从头到尾全是议论声;但是细品之下,却是无一字不是写人、写堂,无一字不是记其所应记。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七到九年必背古诗词,内容包括求语文版初中七到九年级必背古诗,部编版79年级必背古诗文,义务教育79年级必背古诗50首。1.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七年级上 21页 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七年级上 23页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