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谁道东阳都瘦损赏析》
词的上片,描绘友人仙人般的容貌和超尘脱俗之气质。“谁道东阳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以历史人物喻之。词人以发问的口气,认为不宜一概而论历史人物。“谁道”二字,排除了独见。随即暗示着:沈东阳式的词人只因求官而累瘦了身体,而王东阳式的友道不为求官身体并不瘦损,并且“点漆”如画,黑白反衬,凝然有神,风姿绰绰,宛如“神仙中人”。词人既赞美了友道的风华正茂之容貌,又宣传了民族传统的审美观。须知真善美与假恶丑是在比较中而存在着。“琼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进一步赞颂友道高洁超尘的风姿。这里连用三典。王戎之典,喻示友道“风尘外物”,“琼林”般的“神姿”;王恭之典,喻示友道“披鹤氅裘”,洁如鹤羽的“真神仙人”之气质;李白之典,喻示友道从仙界贬到人间,成为尘世不可企及的道人。尤其李白一典,用得精当。以典赞美友道之情,恰到好处。“风尘外物”,一尘不染,与世无争,是中国道人的美德,也是词人欲求又不可得的处世经文。或许这就是“谁道东阳都瘦损”而引起词人忧虑的真实缘由。
词的下片,警示友人保持真气,自爱自重,不要迷于美色。“省可清言挥玉鏖,直须保器全真”,全是魏晋士大夫关于老、庄守身思想的探讨。一派人是“清言”,并“挥玉麈”,自为清高荣光,风度翩翩,可谓“世界皆浊,唯我独清”;一派人是“省可清言”,“清言”伤“真”误事,可谓“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词人持后派之见,并以规劝道友休要清谈,不必“挥玉麈”,而要强健身体,保全真气,须知“真气”是道家思想之精髓。紧接着向友道提示:你是道人,“风流何似道家纯”。“风流”与“道家”水火不相容,“道在世外”。只因道家避世,超脱人生,知其不可为而安之若命的原因。道人守道,保持真气,天经地义,没有什么“风流”韵事比得上道家的纯真气节。“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最后向道友发出警告。词人一方面怀着遗憾的口吻,惋惜家乡人司马相如因文君而亡身,另一方面以此为镜警告友道不要蹈司马之覆辙贪色而丧命。或许友道不是英雄,就是平民道徒也得要过好美人关。
全词,运用了众多的史典,托出了词人于己于友以道治身的美好思想,道出了貌美身健与高洁脱俗、不为仕途所困扰的哲理关系。构思新奇,结构独特,语言中充满了道学色彩。
-
黄庭坚《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风急啼乌未了,雨来战蚁方酣。 ② 真是真非安在?人间北看成南。 晚风池莲香度,晓日宫槐影西。 白下长干梦到,青门紫曲尘迷。 ③ 【注释】 ①太一:神名。北宋时汴京
-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出处】唐张祜《 赠内人 》。 【意思】月光映照着禁卫森严的宫院, 树影倾斜移动。在这牢狱般的宫中,宫女无可奈何地只有将目光投向树 上的鹭窠。诗人用描摹宫女的
-
马中锡 《中山狼传》的故事来自民间抑或文人创作,难以考定,宋人谢良已作有《中山狼传》小说,明代马中锡的这一篇与谢作基本相同,但情节更丰腴,文笔更谨严典雅,收入他的别集《东田集》中。 马中锡(约1446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诗句关于松树在雪中,内容包括描写雪中松树的诗句,关于描写“雪中的松树”的诗句?,关于雪中松树的诗句。青松 作者:陈毅元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咏寒松诗》(南朝)范云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
-
作者: 曹增渝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 [2]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3] (《诸葛亮集》、《太平御览》、《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校注 [1]《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文的题目
-
《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下人为德,贱以忘势为德.》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下人为德,贱以忘势为德。》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明·吕坤 《呻吟语》,重道立
-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
-
清·周容2庚寅冬3,予自小港欲人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4。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
-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