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二首》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黄庭坚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风急啼乌未了,雨来战蚁方酣。②
真是真非安在?人间北看成南。
晚风池莲香度,晓日宫槐影西。
白下长干梦到,青门紫曲尘迷。③
【注释】 ①太一:神名。北宋时汴京有东、西两座祀太一的神庙。西太一宫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西南八角镇。②雨来战蚁方酣:焦氏易林·震之蹇:“蚁封穴户,大雨将至。”此句意谓大雨将来,群蚁争穴而战。③白下:金陵的别称,即今江苏南京市。长干:地名,在今南京市南。青门:长安的一座城门,即霸城门,此处借指汴京城门。紫曲:紫陌,指京城的道路。
【译文】 狂风劲吹,大雨将来,乌鸦不住地啼叫,蚂蚁正争战得酣畅!是耶?非耶?答案何在?人间往往迷乱了南北方向!
晚风飘来一阵阵池荷的清香,晓月把宫槐的影子投向西方。梦中回到远在江南的金陵,醒来对着京华尘土更觉迷茫!
【集评】 宋·任渊:“庄子曰:‘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在熙丰则荆公为是,在元祐则荆公为非。爱憎之论,特未定也。”(山谷内集注卷三)
今·周振甫:“作者认为新旧两派的是非之争,只是两派的立场不同所造成的,分不清真是真非来。……不仅用了王安石两首诗的原韵,还写了题西太一宫的景物,概括了原诗的诗意。但写得又有同有异。就写法说,王安石的第一首,先写景,后抒怀,这诗的第二首,也是先写景,后抒怀,是写法相同。但王安石抒自己的怀抱,这诗是概括王安石的怀抱,把王的第二首的感慨也概括进去,这就不同了。第一首联系新旧两派之争来写,就跟王的原作完全不同了。”(宋诗鉴赏辞典第509—510页)
【总案】 神宗熙宁元年(1086),王安石游西太一宫,题六言绝句二首,传诵一时。山谷此诗作于哲宗元祐元年(1068)秋,时旧党上台,新政尽废,王安石已于是年四月去世。第一首中所写风急雨来、乌啼蚁战之景象,实为当时政局多变、竞争激烈的象征。山谷对新旧党争之是非颇感迷茫,他虽身属旧党,但一向敬重王安石的人品。当此新政尽废、王安石受到种种攻击之时,又看到王的题诗,不禁大为感叹。第二首写景物依旧,而安石人已作古。因安石原诗有“白头想见江南”之句,故仿其语意。这两首诗一从题外生发,以议论见长;一紧扣原作,而寓怀旧之意,颇能创次韵诗的新格局。
-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出处】唐张泌《 寄人二首其一 》 【意思】离别后梦里依稀来到谢家,徘徊在小回廊阑干畔底下。 【全诗】 《寄人二首其一》 .[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
-
刘昶 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 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断句”是联句的对称,相当于绝句。这首诗可以说是没有规范化模式化的时期的绝句。 诗写得很形象,联系到作者当时的遭遇,就会感到诗句气势逼人,使读
-
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李应徵《岳尔律以容台积俸六年出守庆远録送四律》即事感怀诗词赏析
岳尔律以容台积俸六年出守庆远録送四律其一一麾岂是厌承明(2),帝谓遐荒亦股肱(3)。路入蛮烟凌八桂(4),心依庭树梦三荆(5)。
-
安布罗斯·毕尔斯 (黄宏煦 译) 一八六一年秋天的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在西弗吉尼亚洲一条路旁月桂树丛里躺着一个士兵。他全身挺直,腹部着地,踮起脚尖躺在那里,头枕在左前臂上。他那伸出的右手松松地握着步枪
-
题解 《大人先生传》是阮籍撰写的一篇赋体传记,也是魏晋时的散文名篇。“大人先生”是虚构的人物,也是作者理想的化身。《晋书·阮籍传》载:“籍尝于苏门山遇见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道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
-
辛弃疾《水调歌头 严子文同傅安道和前韵,因再和谢之》全诗鉴赏
寄我五云字,恰向酒边来。东风过尽归雁,不见客星回。闻道琐窗风月,更著诗翁杖屦,合作雪堂猜。岁旱莫留客,霖雨要渠来。短檠灯,长剑铗,欲生苔。雕弓挂壁无用,照影落清杯。多病关心药裹,小摘亲锄菜甲,老子正须
-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
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未尽也。
名言: 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未尽也。 句意: 人的心灵都是有知觉的, 而天下的事物都是有理的, 只在理有没有穷尽之处, 因此知觉也是没有穷尽的。 出处: 宋·朱
-
【原题】:三年衔恤绝不吟诗既奉详祭独绪摧裂偶得古诗三章呈叔逢兄并亿彦威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