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赏析》

  小说中,林黛玉病卧潇湘馆,秋夜听雨声淅沥,灯下翻看乐府杂稿,见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春江花月夜系初唐诗人张若虚所作,是一首写离愁别恨的歌行。这首诗在格调和句法上都有意模仿它。“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前者是乐府题。代,如同“拟”,仿作的意思。用“代”字的乐府题,南朝诗人鲍照的集中特多。一般情况下,乐府诗不另外再加题目,这里因为又仿初唐歌行春江花月夜而作,所以又拟一个字面上与唐诗完全对称的、更具体的诗题。

  秋窗风雨夕的作意,如果不加深求,可以说与葬花吟一样,都可以看作是林黛玉伤悼身世之作,所不同的是它已没有葬花吟中那种抑塞之气和傲世态度,而显得更加苦闷、颓伤。这可以从以下的情况得到解释:林黛玉当时被病魔所缠,薛宝钗对她表示关心,使她感激之余深自悔恨,觉得往日种种烦恼皆由她自己多心而生,以至自误到今。林黛玉本来脆弱,在病势加深的情况下,又加上了这样的精神负担,就变得更加消沉。但是,如果读者认为作者写此诗并非只为了一般地表现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要细究其深意,那么也就会发现一些问题。首先,无论是秋闺怨、别离怨或者代别离这类题目,在乐府中从来都有特定的内容,即只写男女别离的愁怨,而并不用来写背乡离亲、寄人篱下的内容。此时林黛玉双亲都已过世,家中又别无亲人,诗中“别离”、“离情”、“离人”等等用语更是用不上的。再从其借前人“秋屏泪烛”诗意及所拟春江花月夜原诗来看,也都是写男女别离之思。可见,要说“黛玉不觉心有所感”感的是她以往的身世遭遇是很难说得通的。这首诗只能是写一种对未来命运的隐约预感,而这一预感恰恰被后半部佚稿中贾宝玉获罪被拘走因而与林黛玉生离死别的情节所证实(参见红楼梦曲·枉凝眉、葬花吟等诗鉴赏),曹雪芹的文字正有这种草蛇灰线的特点。红楼梦曲中写林黛玉的悲剧结局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脂砚斋所读到的潇湘馆后来的景象是:“落叶萧萧,寒烟漠漠。”这些也都在这首诗中预先作了写照。

  小说中林黛玉刚写完诗搁下笔,贾宝玉就进来了,下面所描写的主要细节是:林黛玉先说贾宝玉像渔翁,接着说漏了嘴,又把她自己比作“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因而羞红了脸。对此,用心极细的脂砚斋用批语揭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说:“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本是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所谓‘画中爱宠’是也。谁曰不然?”这一批语,对帮助读者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是很有启发的。

猜你喜欢
  •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温庭筠《更漏子》鉴赏

    更漏子 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简析】 春夜

  • 杰克·伦敦作品解读

    注解:杰克·伦敦(1年1月1日-11年11月日),原名约翰·格利菲斯·伦敦,美国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狼的儿子》,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热爱生命》《白牙》,长篇小说《海狼》等。

  • 论语《季氏》原文注解与鉴赏

    本篇表达了孔子政治思想方面的三个理念,它们形成了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对两千年来中国的国家的治理、社会的发展和民族关系的处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豆蔻枝头”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豆蔻枝头》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唐·杜牧诗《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释义】豆蔻花初开时十分鲜妍,用以比喻十三四岁的少女。 【例句】①笑豆蔻

  • 茅盾《白杨礼赞》全文赏析

    白杨礼赞茅盾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浙江嘉兴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五四

  • 《山房春事》

    此首前两句就题起,实写法;后两句从题外另生一意,虚写法。凡落笔总宜于虚处摩荡,所谓翻空而易奇,语征实而难巧也。(朱宝莹《诗式》卷二) 【诗例】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

  • 蒋捷《虞美人·梳楼》阅读答案及赏析

    蒋捷的《虞美人·梳楼》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富有悲剧色彩的场景。阅读这首诗,我们不禁被蒋捷独特的笔触吸引。他以深沉的感情和饱满的想象力,刻画了虞美人在梳楼时的场景。这一场景中洋溢着迷人的和谐和忧伤的感觉。蒋捷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意更加深入人心。通过细腻的描写,蒋捷让我们感受到了虞美人内心的沉重和无奈。整首诗给人以深刻的感触,让我们不禁为虞美人的命运感到心疼。

  •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小重山 【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出处】唐王昌龄《 闺怨 》。 【意思】忽然看见路旁柳色青青,后 悔不该让丈夫出外从军,以求立功封 侯。忽见陌头杨柳色:此句说见到柳 色,触动了少妇的离愁。参

  • 画山水序 赏析和解读

    圣人含道映物, 贤者澄怀味象 ① 。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 ② 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 ③ 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 ④ 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