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伦敦作品解读
导语
注解:杰克·伦敦(1876年1月12日-1916年11月22日),原名约翰·格利菲斯·伦敦,美国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狼的儿子,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热爱生命白牙,长篇小说海狼等。
乔治·奥威尔(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代表作有动物庄园和1984。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1547年9月29日-1616年4月23日),出生于西班牙埃纳雷斯堡,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被誉为是西班牙最伟大的作家。其作品唐·吉诃德达到了西班牙古典艺术的高峰,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动物形象以其有趣、鲜明、独特出现在诸多名著中,除了大家熟知的伊索寓言山海经聊斋里的拟人化的神怪形象,还有农夫和蛇乌鸦和狐狸以及孩子们熟悉的猫与老鼠狮子王精灵鼠小弟黑猫警长等影视作品中的动物形象。然而,动物形象并不是神怪作品和童话作品的专利,在很多经典文学作品中,动物以其形象的独特,使得作品熠熠生辉。比如大家熟悉的中国作家姜戎的狼图腾;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白牙,梅尔维尔的白鲸;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西班牙小说家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的作品双犬对话录;德国作家霍夫曼的雄猫穆尔的生活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一匹马的身世描写一匹老马的作品霍尔斯特梅尔,等等。
在地球的生态环境中,每个物种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在环环相扣的食物链中,每种动物都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意义。解读文学作品中的动物形象,我们可以重新发现动物们的可爱之处,从而更好地爱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动物。
-
《文心雕龙》 文学理论名著。南朝梁刘勰撰。全书十卷五十篇,其中《原道》、《宗经》等五篇为总论,《明诗》、《诠赋》等二十篇为文体论,《神思》、《风骨》等十五篇为创作论,《知音》、《才略》等九篇为批评论,
-
【原题】:玉溪梅株柯殊绝宣和间用事者尝图以进竟不报今乃弃置蔬畦摧折憔悴有可怜之态昨陪诸公往观共叹其不遇且约盛开时携壶酒为醉赏之适因循又不果因用韵吊之
-
《先秦散文·战国策·知伯身死国亡地分(赵策一)》原文鉴赏
-
杜荀鹤《乱后逢村叟》 杜荀鹤 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 因供寨木无桑柘,为点乡兵绝子孙。 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 至于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后独倚门。 这首诗描绘出一幅离乱后的农村凋落的
-
【4838】心理学视角下的领导——部属关系(任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9万字,2020年6月第1版,59元)△7章:①领导——部属关系的古今中外
-
赵翼因广州谳狱旧案部议降一级调用,他于是以老母年高为辞,由广西弃官归乡,次年自常德经洞庭湖入长江,经过当年三国鏖战的赤壁,遂写下这首吊古伤今、抒怀遣兴之作。
-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日脚”,云缝斜射到地面的日光。“紫烟”,映照日光的地表上升腾的水气。“酣酣”,其色调之深。这一句是写初春“乍晴”景色,抓住了主要特征:云彩、地气都显得特别活跃,云脚低垂,地气浮腾;日光也显得强烈了,“日
-
船头初转两旗开,清晓津亭叠鼓催。自古江山最佳处,况君谈笑有余才。云愁海阔惊涛涨,木落霜清画角哀。善政已成多雅思,寄诗宜逐驿筒来。
-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出处】唐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译注】死别令人伤心,却也不过吞 声一哭;生离则令人时常挂念,悲伤不 止。已:停,止。吞声:泣不成声。恻恻 (c):悲痛。写出了作
-
染白一为黑,焚木尽成灰。念我室中人,逝去亦不回。结发二十载,宾敬如始来。提携属时屯,契阔忧患灾。柔素亮为表,礼章夙所该。仕公不及私,百事委令才。一旦入闺门,四屋满尘埃。斯人既已矣,触物但伤摧。单居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