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赏析》
赠梁任父同年这首诗是1896年黄遵宪邀请梁启超到上海办时务报时写给梁的一首诗。诗中表现了作者为国献身,变法图存的坚强决心和对梁启超的热切希望。
诗题中梁任父即指梁启超,梁启超号任公,父是作者对梁的尊称,旧时“父”字是加在男子名号后面的美称。“同年”,旧时科举制度中,同一榜考中的人叫同年。
首句“寸寸河山寸寸金”作者起笔便饱含深情的赞美作国的大好河山,蕴涵着对大好河山的珍爱之情。如果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又会体会出作者内心的几多痛楚,这么好的河山却被列强瓜分殆尽,此种局面又怎不让人扼腕叹息,痛恨。
次句“侉离分裂力谁任”侉(kuǎ)离,这里是分割的意思,意指当时中国被列强瓜分的现实,面对着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受灾受难的国家,作者不禁仰天长问:什么人才能担当起救国于危难之中的重任。一片爱国激情溢于言表。
第三句“杜鹃再拜忧天泪”杜鹃,传说中古代蜀国的国王望帝所化。望帝把帝位传给丛帝,丛帝后来有点腐化堕落,望帝便和民众一起前去劝说丛帝,丛帝以为望帝回来夺取皇位,就紧闭城门,望帝没有办法,但他誓死也要劝丛帝回头,最后化成一只杜鹃进入城里,对着丛帝苦苦哀哀的叫,直到啼出血来死去为止。丛帝也因此受到感动,变成了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据传说望帝始终在叫着这样的话“民为贵,民为贵”。这里是作者自比,表达了深切的忧国之情,表达了作者愿意为国家像杜鹃一样啼叫哀求,呼唤着国家栋梁之材,共同为国家出力。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隆重,此处体现的是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最后一句“精卫无穷填海心”精卫,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本是炎帝的女儿,因游东海淹死在那里,灵魂便化为精卫鸟,不停的衔来西山之木石,誓把东海填平。后来用精卫填海这个典故作为力量虽然微弱,斗志却极坚强的象征。这句诗歌借精卫填海典故表达了自己,──同时也勉励梁氏──要像精卫那样,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坚定决心。
诵读此诗,觉字字含情,句句蕴泪,作者那一腔忧国报国之情,跃然纸上。其殷殷之心,皇天可鉴。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郅恽字君章,汝南人也。上书谏王莽,令就臣位。莽大怒,即收系恽。难即害,使黄门胁导恽,令为狂疾,恍惚不自知所言。恽曰:“所言皆天文,非狂人所造作。” ○《东观汉记》卷一五 [述要] 郅恽(字君章)曾上书
-
起句“无限伤心夕照中”,表现了情景难分:默默无言的柳丝,低垂在斜阳的夕照中,仿佛在为凄凉的祖国,感到无限的伤痛。你看那往日的百花园中,只剩下了点残花败叶,只有那御沟里的流水,还在默默地流淌,纷乱无比的世事啊,是如此地变化多端,去年还是陈
-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尧之都,舜之壤,
-
【名句】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语出《左传·昭公十一年》。树梢大了,树干必然会折断;动物的尾巴大了,就不能摇摆。比喻本末倒置,必受其害。末:指树梢。掉:摇摆。
-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哪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见管弦奏鸣。
-
应风剖流〔2〕,息石横波〔3〕。下潈地轴〔4〕,上獦星罗〔5〕。吐湘引汉,歙蠡吞沱〔6
-
曾不止一次的说过,这是一个渐渐让人失去行走本能的世界。思想靠行走而深刻,体魄靠行走而健壮。而就在这个春日,我们因文学而不惜足,一群
-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佚文》 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庄子·天道》 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韩非子·解老》 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韩非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年级古诗词朗诵内容,内容包括适合一年级的诗歌朗诵稿,适合一年级朗诵的古诗词材料,适合一年级小朋友的诗歌朗诵。您好,根据您的要求,找到了以下诗歌:1. 学会感恩 我感谢.感谢伤害我的人,因为他磨练了我的心志; 感谢欺骗我的人,因为他增进了我的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