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旧歌者赏析》
这是戴表元由宋入元后作的一首极为深沉,极富情韵的绝句。西湖志余谓:“戴帅初(作者的字)湖上赠歌者一绝,有故国之思焉。”准确地道出了此诗的题旨。 首句点时兼写情。“牡丹”“红豆”皆阳春季节的景物,而“红豆”又是有名的引人相思之物,它产于南国,晶莹鲜艳,据说古代一女子因丈夫 死于边地,遂于树下痛哭殒命,化为红豆,故此物又有“相思子”之称。 然而,作者这里使用“红豆”,并非表达一般的相思之情,而是寓有更深 含义的。王维江上赠李龟年(一名相思)云:“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李龟年是唐开元年间的著名 歌唱家,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据说常为人演唱王维此诗,以寄托对故 人乃至故都的思念之情,使得听者为之动容。由此看来,戴诗于此着 一“红豆”,无疑与宋的败亡和现实遭遇紧相关联,也就是说,它既寓有 深沉的故国之思,又暗合“感旧歌者”的题面,为末句之“无人知是李龟年”先作张本。同时,还以红豆产地遥启第三句之“江南”,从而生出言近旨远、语少情长的艺术效果。 次句一笔双写,既有歌者,又有自己。“檀板”,檀木制成的绰板,亦称拍板,演奏音乐时打拍子用。“朱丝”,指红色的琴弦。二物表明对 方的歌者身份。“锦色笺”,即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一般的精美纸 张。从前后诗意看,这“锦色笺”可能是由歌者递于作者以求题词的,也 可能是作者与故人江南重逢,把酒话旧之际,抽笺命笔而题诗相赠的。 但不管是哪种情形,在这样的时候(国破家亡而春色依然),这样的地 点(姑定其为江南的一家小酒店),这样的气氛(故旧重逢而悲喜交 集)中,题诗相赠都会使人思绪翻卷,难以为怀,何况此时双方皆已 经“头白”!旧时相识,头白重逢,而世间的一切都已面目全非,这怎能 不使诗人为之感慨,为之悲叹呢?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云:“岐王宅 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短 短四句诗,在今昔对比中,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和身 世浮沉囊括净尽。如果说,杜甫此诗虽极悲凉,但还不至于绝望的话, 那么,戴表元这首感旧歌者便不仅再现了杜诗的悲凉,而且还充溢 着一种更为深刻的、无法排解的黍离之痛。
不过,这沉重无比的黍离之痛,作者并未明确道出,而是寓情于 事,借“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轻笔一点,自然含蓄地流露 出来的。“无人知”,表明因世事的巨大变迁和人物容颜,身世的巨大变 化,当初这位李龟年式的有名歌手,现在已经无人知晓了;既已无人知 晓,则歌者境遇之孤独、之凄凉可想而知;既然这位歌者的境遇已极孤 独凄凉,那么作者对他的无限同情和怜悯,不也就在不言之中了吗?同 时,“李龟年”三字不仅暗示了这位歌者昔日的声望,而且更于历史相似 性的关联中,大大拓展了诗的内涵,从而使人通过对杜甫与李龟年、戴表元与“旧歌者”之关系的再度观照,生发出心灵的深深战栗,并由此深 一层地去体味诗中那隐而未发的内在意蕴。
-
鼓山采茶曲雨前初出半岩香②,十万人家未敢尝。一自尚方停进贡③,年年先纳县官堂。①鼓山,在福建福州市东。②雨前,谷雨前,亦指所采之
-
这是处于泰山学院西北角的小山,尽管无人怀疑它是泰山的一部分,但由于环山路的阻隔,加之散落的住宅和乱挖采石,看上去它像游离于泰山之外
-
[原 文] 君子①曰:学不可以已②。青③,取之于④蓝⑤,而青⑥于⑦蓝;冰,水为⑧之,而寒于水。木直中⑨绳⑩,煣(11)以为轮,其曲(12)中规(13),虽有(14)槁(15)暴不复挺者,煣使之然(17
-
《梅花·早梅》咏梅花诗鉴赏 齐己万木冻欲折,
-
暮春即事叶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叶采,生卒年不详,字仲圭,号平岩,邵武(今福建邵武)
-
李济深登庐山二首一万方多难上庐山,为报隆情一往还。纵使上清无限好,难忘忧患满人间。二庐山高处最清凉,却恐消磨半热肠。自是人间庸俗骨
-
《先秦散文·国语·灵公使鉏麑杀赵宣子》原文鉴赏
-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谿卜筑岁将淹。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
-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罟。林茂鸟有
-
赵得宝符盛,山河功业存。三千堂上客,出入拥平原。六国扬清风,英声何喧喧。大贤茂远业,虎竹光南藩。错落千丈松,虬龙盘古根。枝下无俗草,所植唯兰荪。忆在南阳时,始承国士恩。公为柱下史,脱绣归田园。伊昔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