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深《登庐山二首》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李济深
登庐山二首
一
万方多难上庐山,为报隆情一往还。
纵使上清无限好,难忘忧患满人间。
二
庐山高处最清凉,却恐消磨半热肠。
自是人间庸俗骨,从来不惯住仙乡。
作者简介李济深(1885─1959年),广西苍梧人,祖籍江苏。早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曾留学日本。历任粤军第一师师长,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副校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广东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八路总指挥等高级军政要职。1933年联合第十九路军蔡廷锴等在福建组织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一致抗日的号召。1948年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1949年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题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加快了灭亡中国的脚步。当月中旬,国共两党为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在庐山举行谈判,作者应邀前往。此诗即写于此时。
简析作者于1937年盛夏应邀上庐山参与国共联合抗日谈判。此诗明赞庐山“上清”仙境般优美、清凉,暗讽蒋介石和国民党高层消极抗日,脱离群众,表明自己不愿在庐山消磨意志,而心系抗日前线,关心人民苦难的爱国热忱。
-
【4659】国家论(王鹏编著,中国艺术出版社,22 8万字,2019年1月第1版,46元)△34节:什么是国家;国家起源、本质、定义、类型、形式、机
-
《张咏·惧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余幼荷父母之训
-
喜君眸子重清朗,携手城南历旧游。忽见孟生题竹处,相看泪落不能收。
-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这篇赋的初稿,写于青年时代。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后来李白
-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 ① ,猛兽不据 ② ,攫鸟不搏 ③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 ④ ,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 ⑤ ,和之至也 ⑥ 。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
-
国学名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出处和解释
【名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语出《老子》七十七章。意思是自然界是减少有余的来补给不足的;社会却不是这样,它是减少不足的来献给有余的。说明“天道”是公平的,而“人道”是
-
【名句】无忧者寿 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道意》。无忧无虑的人长寿。说明寿命与情绪有关,能修身养性,坦然无忧,自可延年益寿。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武大樱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谁能帮我作一首关于武大樱花的诗,关于樱花的几首小诗,求关于武大的诗歌。【樱花落】十日樱花作意开,绕花岂惜日千回?昨宵风雨偏相厄,谁向人天诉此哀?忍见胡沙埋艳骨,空将清泪滴深怀。多情漫作他年忆,一寸春心早已灰
-
赵执信 池烟径柳漫黄埃,若为辛夷酹一杯。 如此高花白于雪,年年偏是斗风开。 在清初诗坛上,赵执信是一位从诗歌创作到诗歌理论都取得了很高成就的诗人。赵执信主张“诗中有人”,“诗外有事”,主张诗要表现作者
-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希马嘶古道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徒使词臣庾开府,咸阳终日苦思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