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趵突泉》作品赏析|导读
趵突泉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在西门外的桥上,便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地流着。这就是由趵突泉流出来的。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了一半的美。但是泉的所在地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一个美景。这又是个中国人的征服自然的办法,那就是说,凡是自然的恩赐交到中国人手里就会把它弄得丑陋不堪。这块地方已经成了个市场。南门外是一片喊声,几阵臭气,从卖大碗面条与肉包子的棚子里出来。
进了门有个小院,差不多是四方的。这里,“一毛钱四块!”和“两毛钱一双!”的喊声,与外面的“吃来”联成一片。一座假山,奇丑;穿过山洞,接联不断的棚子与地摊,东洋布、东洋瓷、东洋玩具、东洋……加劲地表示着中国人怎样热烈地“不”抵制劣货。这里很不易走过去,乡下人一群跟着一群地来,把路塞住。他们没有例外地全买一件东西还三次价,走开又回来摸索四五次。小脚妇女更了不得,你往左躲,她往左扭;你往右躲,她往右扭,反正不许你痛快地过去。
到了池边,北岸上一座神殿,南西东三面全是唱鼓书的茶棚,唱的多半是梨花大鼓,一声“哟”要拉长几分钟,猛听颇像产科医院的病室。除了茶棚还是日货摊子,说点别的吧!
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得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小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泡,大,扁一点,慢慢的,有姿态的,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了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味。
新近为增加河水的水量,又下了六根铁管,做成六个泉眼,水流得也很旺,但是我还是爱那原来的三个。
看完了泉,再往北走,经过一些货摊,便出了北门。
前年冬天一把大火把泉池南边的棚子都烧了。有机会改造了!造成一个公园,各处安着喷水管!东边做个游泳池!有许多人这样地盼望。可是,席棚又搭好了,渐次改成了木板棚;乡下人只知道趵突泉,把摊子移到“商场”去(就离趵突泉几步)买卖就受损失了;于是“商场”四大皆空,还叫趵突泉做日货销售场;也许有道理。
【导读】
意在景外
乍一看,以为这篇文章像大明湖之春与济南的冬天一样,是纯粹的写景散文,再一读又感觉到像吊济南一样的爱国气息。细细品来,感觉将趵突泉的美景与日货市场揉在一起写,不像写景的文章那样明亮美丽,也不似吊济南那般愤慨。老舍先生将深深的热爱与愤怒深深地藏在文字中,不认真阅读,还真的不清楚他想表达什么呢。
三大名胜之一的趵突泉为何成为现在的这个样子?第二段一开始,写的趵突泉多美啊!可是接下来一句陡转,“凡是自然的恩赐交到中国人手里就会把它弄得丑陋不堪”,那些嘈杂的叫喊声,那些飘过来的臭气,都与一群接着一群人的哄抢东洋货有关。趵突泉何以不美?自己的济南成为日货的集散地,美丽的趵突泉成为日货销售场。发人深省。
满眼的日货,满耳的喧嚣,作者只能“说点别的吧”。真是“却道天凉好个秋”啊!爱之愈深,悲之愈切!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的中国酒文化,内容包括古诗中的酒文化,古诗中的酒文化,古诗中的酒文化的演讲。百酒图在环境上,遵循“春饮宜郊,夏饮宜庭,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的原则。如张正见的《饮酒》“当歌对玉酒,匡坐酌金罍。竹叶三清泛,
-
【原题】:己亥中元陪祀山陵道中奉和杨学士先生韵(四首)
-
【3018】东风化雨:冯俊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冯俊著,人民出版社,41万字,2016年12月第1版,69元)△共分六个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
-
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纸上谈兵文言文及其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
-
一想起你一想起你,秋雨便落了下来想得深一些,秋雨更响了秋雨中的情节,无非是黄昏后,有个书生站在屋檐下念及一场离别书,读几句断肠词他
-
紫金山下水长流,尝记当年此共游。今夜南风吹客梦,清淮明月照孤舟。
-
【题 解】“对”,下对上的回答,这里指“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
-
母亲年轻的时候,一把青丝梳一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白天盘成了一个螺丝似的尖髻儿,高高地翘起在后脑,晚上就放下来挂在背后。我睡觉时挨着母亲的肩膀,手指头绕着她的长发梢玩儿,双妹牌生发油的香气混合着油垢味直薰
-
张籍春别曲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作者简介张籍(767?—830年),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
-
宋·罗大经1上蔡先生云2:“透得名利关,方是小歇处3。今之士大夫何足道,真能言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