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水抱孤城赏析》
这首长调上片写景宁静闲适,颇有“无我之境”的味道;下片回想少年意兴引入羁旅秋风的悲伤心结尾倚栏人形象回应了前边的写景,可知前边景色皆倚栏人所见。从而引导读者返回去品味上片的写景,发现原来上片也不是单纯的“无我之境”,它已经在宁静淡远的景色之中隐藏了许多悲哀和无奈。
“水抱孤城,雪开远戍,垂柳点点栖鸦”这几句一连串三组意象构成了一幅闲适、静谧的图画:流水环绕孤城,遮住远方天空的浮云已经散去,柳树上栖息着三三两两的乌鸦。这三组景物分别可以让人联想到故乡,对远方征人的期盼和对安居无忧的向往。因此,它们看起来闲适,实际上却是引发游子羁旅之愁的起源。“晚潮初落,残日漾平沙”通过一个“漾”给了这幅静谧安祥的图画增添了一种动态。
“白鸟悠悠自去,汀州外,无限蒹葭”是镜头的转动,水鸟和无边无际的芦苇也承启了下面一句。“西风起,飞花如雪”这里的飞花,显然不是春天的柳絮而是上一句的芦花,正是这芦花给整个画面染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在这遥远朦胧的水面上“冉冉”的“去帆”那就是作者对自己遥远、朦胧的记忆中某些往事的回忆。
下片开的“天涯,还忆旧”就很自然地把描写重点从景转向于情了。“香尘随马,明月窥车”是忆旧,写的是当年元宵夜游的意兴。这一句明显是化用唐人苏味道的两句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无论当年有多么欢乐,可是到了“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的时候,人的意兴也就随之起了很大弯化,“纵使长条无恙,重来处,攀折堪嗟”就是说的这种变化。“朱楼一角,寂寞倚残霞”,就是通过一个倚朱楼而望暮霞的孤独身影十分含蓄地写出了一种往事如烟,良辰不再的悲秋情绪。“人何许”人就在那悲秋的高楼上极目远望,他已经与这寂寞景色融入到一个画面了。
-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出处】唐李商隐《 北青萝 》。 【意思】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喜爱和憎恨? 【全诗】 《北青萝》 .[唐].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
-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而我乐名
-
明·张岱2见示《明诗存》3 ,博搜精选4,具见心力。但窥吾弟立意,存人为急,存诗次之
-
塞鸿秋·凌鹫台怀古 薛昂夫 凌鹫台畔黄山铺。 是三千歌舞亡家处。 望夫山下乌江渡。 是八千子弟思乡去。 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 青山太白坟如故。
-
吉序冠三正,民时顺盛成。岁穰千亩实,气爽六符平。肆乐遵年律,迎长蔼颂声。云浓燕雁度,雪霁楚兰荣。异域梯航集,诸侯篚贡盈。尧仁敷万有,同此一阳生。
-
庭前两好树,日夕欣相对。风霜岁苦晚,枝叶常葱翠。午眠背清阴,灵坐荫高盖。东城桃李月,车马倾闤闠。而我不出门,依然伴憔悴。荣华不随时,寂寞幸相慰。君子固有常,小人多变态。
-
亲亲麦子 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上,开在农民心坎上。 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
-
《汉魏六朝散文·曹操·请追赠郭嘉封邑表》原文鉴赏
-
《词语》 法国哲学家、作家萨特撰。本书是作者的童年自传。中译本根据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64年版译出,由三联出版社于1988年5月出版。本书的大部分写于1954年,以后作者又陆续写过几次,直到1963年
-
世说新语《桓公入洛轻诋门》 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 “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袁虎率尔对日: “运自有废兴,岂必诸人之过?”桓公懔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