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马塍赏析》
作者以激扬的情调,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暮春田园风光图。作者先从视觉上用实笔勾画了东马塍碧草如茵、沟塍纵横、繁花闹春的迷人风光;接着,又用虚笔把人事安置于芳香浓郁的水彩画里,使诗不只是一首咏景抒情的小调,更为突出的是表现了"以食为天"的农民们的勤劳。虽未与人,但呼之欲出,仿佛星星点点地散落在旷野里。"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作者触目感怀,寄情笔端,遣词生彩,如形容词"芊芊"、"暗"、"急"及动词"穿"、"护"的运用,便把软红春一光 照耀下的芳草竞绿、繁花争俏、溪水轻唱、农民劳碌……把农村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细腻传神地刻画出来,既是对生活的与真,又是对人情的赞颂。反衬烘托,妙生理趣,是这首诗的又一特色。后两句是说,人们从早到晚忙着蚕事,可是农事又催促着他们去耕作,不知那迷人的春一色 为谁而尽兴争妍!以诱人的浓浓春一色 反衬蚕事的"忙"、农事的"急",巧妙地烘托出农村一派繁忙、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最后一句是以反问的句式表达感叹的语气,是议论,也是抒情,顿生妙趣。咀嚼静思,我们不能不佩服女诗人走出户外放眼天地,对自然观察得细致,对生活体味得深刻!反被动为主动,赋予无生命之物以人的感情,是这首诗的第三个特色。在"活水穿花暗护田"和"不知春一色 为谁妍"中,"水"与"春一色 "是无生命的客观事物,"穿"、"护"、"妍"三个动词把它们与活了,"暗"字突出了"护"的情态。水顺着沟塍向低处流去,草木百卉在煦暧春风的吹拂下萌芽吐蕊,本是自然之理,而经诗人的安排,就赋予它们以人的感情。
-
《念奴娇 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②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③一水横陈,连冈三面,做出争雄势。④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⑤凭却长江,
-
记得匡互生初识老赵是四十五年前在邵阳,那时彼此都年轻,工作流动性大,不久就各自东西了。四十五年后得赠书,开卷首见作者近照,昔时资江
-
我为宪部入南宫,君作尚书镇浙东。老去一时成白首,别来七度换春风。簪缨假合虚名在,筋力销磨实事空。远地官高亲故少,些些谈笑与谁同?
-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作品赏析[注释](1)袁拾遗:作者的朋友,即第一句中的才子。(2)江岭:今江西省大余县和广东省南雄县交界处的大庾岭。流人:获罪而流放的人。[译文]我到
-
文人之苛“苛”本是统治者的一种性格,指其对下诛求无度,督责过严,例如《礼记》说“苛政猛于虎”,《诗序》说“哀刑政之苛”。谈起专制时
-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 ① 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 ② 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① ,稍迁至栘中厩监 ②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馀辈 ③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 ④ ,且鞮侯单于初立 ⑤ ,恐汉袭
-
小 巷 ◆ 泰戈尔 我们这条用石头铺成的小巷,弯弯曲曲,一会向右,一会向左,仿佛是出来寻找什么东西似的。但是不论它拐向什么方向
-
传闻蜀道难,行客若登天。紫竹深无路,黄花忽见川。闻禽嗟异域,问俗访耆年。欲识京都远,惟应望日边。
-
狐狸缘 清光绪十四年(1888)敦厚堂刊本《狐狸缘》扉页书影 清光绪十四年(1888)敦厚堂刊本《狐狸缘》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神怪小说。全称《狐狸缘全传》,又名《仙狐窃宝录》。五卷二十二回。题“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