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道中赏析》
此诗约作于至大二三年间(1309—1310)。时作者任监察御史,奉使南行,途经黄州。苏东坡曾贬谪黄州,黄州遂成为骚人墨客触景兴感的名胜之地,陈益稷有诗云:“赤壁冷烟销魂卒,黄州淡月照坡仙。”张养浩行经黄州道中,又适逢使人多愁善感的秋季,触景生情,自不免思绪万千,慨然成章。此诗抒发了作者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的忧愤,流露出用舍行藏的矛盾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首先化用左思咏史“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语意,既表现了超尘绝俗的豪迈气概,又流露出除尘去垢的高洁情怀。作者奉使离京南行,一路风尘,加上长期仕途奔波劳碌、“向年尘迹”,即仍然志不获展,所以常思濯足长流以洗涤官场上的尘渣污秽,即时有归隐念头。诗人望着那悠悠奔流的江水,羁旅的惆怅,仕途的坎坷,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千愁万绪,不禁纷至沓来,涌上心头,“剪不断,理还乱”,诗人的愁绪,恰如这长江流水一样悠悠不尽。第三、四句,既写实景,又含比兴。仰望天穹,万里寥廓,只有孤云一片悠悠飘浮;俯视大地,木叶黄落,百卉凋零,一派肃杀、萧瑟的秋光秋色。作者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自己的境况和情怀。“闲云”句,作者比自己如孤云,漂泊无依,以状旅途乃至仕途的孤独寂寞。并以孤云不成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有志无成的感慨。诗人素有远大政治理想,但由于政局变化多端,“致君泽民”的抱负长期遭受压抑不能得以施展,因而诗人即景抒怀,深刻表现了他内心的伤感。“黄叶”句,借秋季时令景物的萧索,隐喻自己壮志未酬,而岁月蹉跎,韶华易逝,大有屈原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之意,但更加含而不露。五、六句,“落日断鸿天外路,西风长笛水边楼。”再进一步渲染此寥落失意之情。上句写目尽天涯、寥廓孤凄的视像,下句写临水登楼、游子凄凉的听觉。寥廓的天际中,一只失群的孤雁,在黯淡的夕阳余晖下孑然远去,“天外路”状其征途遥远,归宿未卜。这秋空孤鸿,孑然无依,前途渺茫,不正是诗人离家万里、宦游失意的象征吗?与辛弃疾水龙吟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的心境可谓异曲同工。诗人在秋风中登楼临水,凭栏远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忽然一声长笛悠然响起,笛声在秋风中那样悠扬凄婉,那样如泣如诉,是在喟叹韶光易逝的悲凉,还是在倾诉人生坎坷的悲怆?吹笛的人啊,你只管倾诉自己内心的衷曲,可曾想到还有一个人也在聆听中黯然神伤?这两句化用唐朝诗人赵嘏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所不同的是,赵嘏写的是晨曦初见之景,使人感到凄清,而诗人却巧妙地移接为令人销魂的落日黄昏之时,凄清之外,更添迟暮之愁。
凄凉冷落的秋色,时时触发着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回首往事,自己抱着远大的理想,怀着一腔热忱投身仕途,勤于王事,但武宗一朝政治的腐败,使诗人感到理想难以实现,官场的黑暗,使诗人感叹人生如梦,荣华富贵,恍如过眼烟云,顷刻便会消逝。因此“梦回”句,是作者身经多年的宦海沉浮之后,梦醒悟世,领悟了庄子·人间世中“清静无为”,以及与世无争、独善其身的妙谛,流露出的退隐之思。但接着却又写出“犹向邯郸话旧游”,“邯郸”,是用唐传奇枕中记卢生邯郸梦的典故,“话旧游”是喻自己像卢生一样梦醒之后,还在回味反思梦中的宦途经历。这里虽有宦海如梦之意,但并不是表明毅然归隐的决心,而是感叹自己梦醒之后,仍然执著于“致君泽民”的理想,仍然辛苦地奔走在“邯郸道”上,人间富贵荣华的梦可以醒悟,而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当然梦寐以求。正因如此,作者此时不辞辛劳地为王事奔忙,待回京后,又满怀热忱地写出上时政书,冒死指斥时弊。这里既有仕途失意的虚幻感,又有不甘寂寞的济世心,诗人表现了在用舍行藏上的复杂矛盾心情,颇有点老杜那种“非无江海志”而又“忍为尘埃没”的“拙劲”。
诗中将典型景物与特定心境结合起来,景语即情语。闲云、黄叶、落日、断鸿,本是深秋季节的异常景物,而这些景物又与宦游漂泊,风尘碌碌、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表象融会入诗,加上高楼笛韵的烘托,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浑然无间的艺术境界,含蓄深沉而耐人寻味。
-
柳永蝶恋花最后一句的赏析,请赏析一下柳永的《蝶恋花》,一词一句具体地分析下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柳永蝶恋花最后一句的赏析,内容包括请赏析一下柳永的《蝶恋花》,一词一句具体地分析下,赏析<蝶恋花>的最后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赏析。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
陆游《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③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④ 【注释】 ①山西村:在浙江山阴。②
-
拥旆西城一据鞍,耕夫初识劝农官。鸦鸣日出林光动,野阔风摇麦浪寒。渐暖绿杨才弄色,得晴丹杏不胜繁。牛羊鸡犬田家乐,终日思归盍挂冠。
-
李商隐《板桥晓别》 李商隐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这是一首别离诗。全诗围绕“板桥晓别”四字展开。板桥,在梁苑城西30里,今开封西。首句点出离别出行的时间、
-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
作者: 秦至 【作家简介】见《摩诃摩耶》。 《沉船
-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关于成才之道|逆境|在贫困和屈辱中成长的狄更斯的作文论据素材
成才之道·逆境·在贫困和屈辱中成长的狄更斯 狄更斯幼年,家境十分贫寒。他父亲因负债累累,无力偿还,被关进监狱,10岁的他也被迫住进监狱。小小的年纪便饱经了羞辱和辛酸的生活折磨,监狱里的阴森恐怖,在他的
-
[法国]维克多雨果 在新的社会里,人人平等,本着博爱、互相容忍、互助互惠的精神,人人都有权利及理智,消除偏见,维持社会和谐安宁等,这些都出于那伟大的微笑。 【演讲词】 100年前他死了,但他的灵魂却是
-
羲和走驭趁年光,不许人间日月长。遂使四时都似电,争教两鬓不成霜。荣销枯去无非命,壮尽衰来亦是常。已共身心要约定,穷通生死不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