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公安赏析》
首联,写闻柝见星之感。,“北城击柝”与“东方明星”,本不相属,但却有时问上的联系:“击柝”,是报更之声;“启明”,是报晓之象。“复欲罢”,言朝朝闻柝,今日之柝声又将停止,这就点明夜之已去,晓之将来。“亦不迟”,言启明现于拂晓之东方,亦与柝声同时隐没而不肯稍迟。此联感流光之易逝。
颔联,亦闻见而有感。“邻鸡野哭如昨日”,写闻时之感。既闻“邻鸡”,又闻“野哭”,人民苦难,尽在此声中。“野哭”是战争强加于人民的灾祸的反映,所谓“野哭初闻战”(刈稻了咏怀)。“如昨日”,足见日日如此,尤为惨痛。“物色生态能几时”,写见时之感。时值暮冬,见百物之零落,感人事之凋丧,所以发出“能几时”之叹。
此两联写晓景,点明题上“晓”字。
颈联,写题上的“发”字,也就是乘晓出发。“舟楫眇然自此去”,言乘舟而去。“去”上加“自此”,就含有一去不还之意;又加“眇然”二字,便笼上迷茫的气氛。“江湖远适无前期’’,言漂泊于江湖之止,不知何处是岸,何日底止。“江湖”之下,缀以“远适”与“无前期",把漂泊江湖的生活扩展到无限空间与无限时间。可见这一“发”字,不是正常出发,而是不得不发,至于发往何处,亦非计划中事。也就是从此一迷惘,发向另一迷惘。
末联,写题上“公安”,即离开公安漂泊他往。“出门转眄已陈迹”,杜公晚年,处境日趋穷困,时时好作回顾。他在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中曾说:“转眄拂宜都”,同时又说: “回首黎元病”。他之所以频频“转眄”‘与“回首”,是缅怀盛世、忧叹衰时的情态。“药饵捷吾随所之”,言老病漂泊的苦况,与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绝笔诗中“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的境况已完全相同。“药饵扶吾”,是全赖药饵维持生命,这较“多病所须惟药物”(江村)的病情更为沉重。
此诗写漂泊公安时的心境,反照过去,预示未来,杜公晚景,于此写尽。
-
关于小学古诗词篇幅增加的议论文(关于古诗漫谈的作文,1000字以上)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小学古诗词篇幅增加的议论文,内容包括关于古诗漫谈的作文,1000字以上,带有一些古诗文的作文谁有几段中等篇幅的文章,就是感慨的时候夹,写一篇关于古诗词的作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古诗词的篇幅很小,它所发出的光芒尽管穿越千年时空,它山水鱼虫,只有敬亭山
-
这些年里,我一直笃信:祠堂,是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是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在那里,我们黄皮肤的中国人,都能
-
子游为武城 ① 宰。郭门之垤 ② ,有鹳迁其巢于墓门之表。墓门之老以告曰:“鹳,知天将雨之鸟也,而骤迁其巢,邑其大水乎?”子游曰:“诺。”命邑人悉具舟以俟。居数日,水果大至,郭门之垤没而雨不止,水且及
-
【提示】 商朝是我国经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为可具体考证的第一个朝代,故此篇在《史记》中有其重要地位。司马迁主要根据《尚书》、《诗经》完整地记述了殷王朝的发展史,其兴国的始祖是契,代夏而为天子的是汤,
-
落漠谁家子,来感长安秋。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家山万里远,云脚天东头。忧眠枕剑匣
-
孤山寺下水侵门,每到先看醉墨痕。楚相未亡谈笑是,中郎不见典刑存。(杭有伶人善学吕,举措酷似。别后,常令作之为笑。)君先去踏尘埃陌,我亦来寻桑枣村。回首西湖真一梦,灰心霜鬓更休论。
-
注解:杰克·伦敦(1年1月1日-11年11月日),原名约翰·格利菲斯·伦敦,美国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狼的儿子》,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热爱生命》《白牙》,长篇小说《海狼》等。
-
2月2日 潜山农民起义爆发 : 在六霍起义胜利的影响下,皖西潜山县清水寨地区的农民群众,在中共衙前街中心区委的领导下,于1930年2月2日举行起义。胜利后,起义武装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4师,王小亭任
-
[中国]闻一多 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演讲词】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
-
【名句】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语出宋代陈与义《观雨》诗。暴雨骤下,竹枝为之弯低,但马上又挺直;风吹云聚,山角为之晦暗,但马上又光明。意思是乌云终将消散,黑暗终将过去,光明终会重现。海压: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