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李贺《崇义里滞雨》诗意|阅读答案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李贺《崇义里滞雨》诗意|阅读答案

落漠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万里远,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李贺(791—817),字长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生长在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没落的李氏宗室后裔。李贺少年时代怀有安邦定国的宏大志向,但因父名晋肃, “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按俗礼李贺须避讳,不能考“进”士,这在以进士为取得施展志向起始条件的唐代,等于堵塞了仕进之路,这件事使李贺愁苦终生。李贺不能考进士,就在宫廷里当一个从九品的奉礼郎,掌管宗庙板位和祭祀的跪拜礼仪之类,地位极其卑下。李贺自己对此有诗云: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意思是无法忍受那些得志小人对自己的耳提面命、骄横气态,只求能混杂在打扫厅堂的仆役群中,以避骄焰。李贺抑郁不得志,二十七岁时死去。李贺的诗主要是抒发内心苦闷和表示对于时政不满的诗,也有一些是反映人民疾苦的诗。李贺的诗深受楚辞的影响,具有立意新奇、构思精巧、辞语瑰丽、刻苦经营的特点,有时因为形象跳跃性很大,以及用典较多,诗的意思不好理解。

李贺在不能考取进士的情况下,为生活所迫,同时也抱着得到“知遇”的期望,在二十二岁来到京都长安,住在朱雀街东第二街的崇义坊,当时秋雨连绵,久下不停。这时李贺抱恨羁旅,秋雨浇愁,痛苦难耐,写诗遣怀。诗中对于自己在长安所遭之冷遇,朝廷办事机构的昏暗和差误,表示了激愤不平的感情,发出了深刻决意的批判,后悔自己远离家乡,到这里来自寻求秋愁旅恨。李贺在这里感受到,在这个昏暗、冷漠的环境中,不论你有怎样的才能胆略,都不能见用于世,只能化成梦想:利剑只能成为忧眠志士的枕物,而胸怀经国大计的卿相之才,也只能在客帐的梦中得遂自己的宿愿。

这首诗具有李贺诗奇峭不羁、瑰丽凄恻的风格特点。

诗中把滞居期间凉秋冷雨的切身感受,与怀才不遇、仕进无途的人生遭遇,巧妙地结合起来,以具体场景的寒冷与阴沉,抒发了对于腐败现实制度的愤怨之情。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形象鲜明新奇,命意警拔深远,唯李贺独能有此手笔。

猜你喜欢
  • 《女才子书》原文和解析

    女才子书 清乾隆十五年(1750)大德堂刊本《女才子书》扉页书影 清乾隆十五年(1750)大德堂刊本《女才子书》正文书影 清代文言短篇世情小说集。又名《闺秀佳话》、《闺秀英才》、《闺秀英才全传》、《闺

  • 金字经·乐闲·张可久

    金字经·乐闲 张可久 百年浑似醉。满怀都是春。 高卧东山一片云。 嗔。是非拂面尘。 消磨荆古今无限人。 张可久:1280-1348?,字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县)人。曾

  •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全诗】 惜起残红泪满衣,它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花若再开非故树,云能暂驻亦哀丝,不成消遣只成悲。 【赏析】

  • 《柳絮赏析》

    翻开《全唐诗》,咏杨花、柳絮的篇章甚多,但雍裕之的这首《柳絮》却与众不同:它既没有刻意描摹柳絮的形态,也没有借柳絮抒写惜别伤春之情,而是以凝炼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柳絮最主要的特征,求神似而不重形似,简洁鲜明,富有风趣。   柳絮“似花还似

  • 五言绝句

    五言绝句其一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月夜调鸣琴,相思此何极。其二云间征思断,月下归愁切。鸿雁西南飞,如何故人别。其三朝朝碧山下,夜

  • 赵策四(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这是《战国策》中曾经产生过广泛影响的精品名篇,它记述了赵国老臣触龙如何用巧妙的办法说服太后同意用其少子长安君为人质,换取齐国援军抵御秦军的故事。

  • 王昌龄《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 [一作高适诗]》全诗赏析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有怀晨昏暇,想见登眺目。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远水对孤城,长天向乔木。公门何清静,列戟森已肃。不叹携手

  •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大雅 荡) “荡荡”是广大的样子。“辟”指君王。是说广大无比的天帝,是百姓所视为君王的。 大雅的“荡”及“板”两诗,都是讽刺乱世,因此今称乱世为“板荡之世”。

  • 欧阳修《送公期得假归绛》全诗鉴赏

    风吹积雨销太行,水暖河桥杨柳芳。少年初仕即京国,故里几归成鬓霜。山行马瘦春泥滑,野饭天寒饧粥香。留连芳物佳节过,束带还来朝未央。

  • 杜甫《栀子》全诗赏析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与道气伤和。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作品赏析《图经本草》:栀子,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香。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