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山居元夕赏析》
这首诗作于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正大四年,诗人由河南镇平令政任河南内乡令,不久,老母病逝,诗人丁母忧居丧于此县境内的长寿山白鹿原乡,此诗写于次年元夕。
正当元夕时节,下了一场大雪。俗有谓“瑞雪兆丰年”,照道理本应心情欢畅,作为久盼人民得温饱的父母官,更应该举酒而预祝来年丰瑞。然而,由于诗人几经避乱流亡,亲眼看到蒙古军的屠城杀戮,目睹了“乱余村落不见人”(高门关)的惨状,亲自体会到“六年河朔州,动辄得谤讪”(别李周卿)的坎坷与苦衷,因而心情特别沮丧;现在又因母亡居丧,就更是意绪难振了。诗中的暗淡寂苦虽然都是荒村实景,实际也与诗人此刻意绪相关。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这是诗人居丧处的山村实景。虽为正当年节时刻,但由于山村贫瘠,山农们家家都不过是“微茫”的灯火,全不见敬神时那种灯火辉煌的景象。“共荒村”三字,写出了处处贫寒,一无例外。次句由“黄叶漫山”和“雪拥门”两幅画面组成,这既是山村年关时忽降大雪的自然实景,也说明了此地人民的寒苦,既听不到贺新年的爆竹之声,也看不到祝福新岁的喜庆场景。
“三十九年何限事”,感慨邃深。在这三十九年当中,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仅其家乡忻州,入侵者一次屠城,就杀死人民十余万(中州集·王万锤传),幸存的人民,也都过着“军租星火急……鞭朴伤汝肌”(宿菊潭)的痛苦生活。所到之处,看到的多是“并府虚荒久,大城如废村”(娄生北上)的荒惨景象,这种情况何日可了?他作为县令,想帮助人民“努力避饥寒”又何曾做得到!在外民族入侵的情况下,人民处在了“想为奴隶而不可”的时代,而诗人自己,也是事事难为,一事无成!这“何限事”寄托了诗人多少深沉的慨叹!而“只留孤灯伴黄昏”正表现了诗人痛苦、孤寂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本诗纯系白描,质朴无华,而这种笔调,也正适合表现国难居丧而又忧国忧民的思想心绪。
-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 飞鸟①没何处②,青山空向人③。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④。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⑤。 刘长卿:(709?-790?),
-
《节操方正。》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祭文赏析·《祭祖(宗)文》(杜树泽) 维公元二零
-
老残游记 清代白话长篇谴责小说。初集二十卷,二集九卷,外编残稿一卷。题“洪都百炼生撰”,洪都百炼生即刘鹗(1857—1909),字铁云,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现存主
-
11月 晋绥军区领导调整和部队整编 : 11月,中央军委任命原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为晋绥军区司令员,林枫为晋绥军区政治委员,周士第为副司令员。调整和加强后的第120师兼晋绥军区:贺龙任师长,
-
长白山前知世郎, 纯著红色锦背裆。 长 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建立大隋封建王朝。其子杨广弑父篡位,自立为天子
-
【题 解】于园在瓜洲长江边,清王士祯《瓜洲于园二首》诗:“于家园子俯江滨,巧石回廊
-
【原题】:徽州织溪县六月二十五日迎汪王於县厅祈雨未这应也七月三日率同官再祷焉酌献方毕阴云四合甘霔大霈因以小诗纪实
-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这是一首借用古代传说抒发怀抱的五言绝句。西汉贾谊屡陈政见,却遭权贵排挤,被贬长沙三年,东汉班超素怀壮志,终被封侯万里。贾、班二人,一失意,一得意,然
-
【原题】: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從宸游因成纪事二十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