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1、写景的艺术特色: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2、诗歌的意境的创造: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
刘大櫆 乘骑者皆贱骡而贵马。夫煦之以恩 (1) ,任其然而不然 (2) ,迫之以威使之然 (3) ,而不得不然者,世之所谓贱者也。煦之以恩,任其然而然,迫之以威使之然而愈不然,行止出于其心 (4) ,
-
【原题】:游江医园江避贼归四年花木皆再种已开花著子矣
-
前几天会见小峰,谈到自己要在半农所编的副刊上投点稿,那名目是《马上日记》。小峰怃然曰,回忆归在《旧事重提》中,目下的杂感就写进这日记里面去……。意思之间,似乎是说:你在《语丝》上做什么呢?——但这也许
-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作品赏析原题: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
-
《梅花·寒梅词》咏梅花诗鉴赏 李九龄霜梅先拆
-
【注释】 选自宋·苏轼《石钟山记》。 臆断:根据揣测而判断。 可乎:可以吗? 【赏析】 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正月,苏轼由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团练副使移任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团练副使。三月文
-
天将阴,鸣鸠逐妇鸣中林,鸠妇怒啼无好音。天雨止,鸠呼妇归鸣且喜,妇不亟归呼不已。逐之其去恨不早,呼不肯来固其理。吾老病骨知阴晴,每愁天阴闻此声。日长思睡不可得,遭尔聒聒何时停。众鸟笑鸣鸠,尔拙固无匹。
-
冬看山林萧疏净,春来地润花浓。少年衰老与山同,世间争名利,富贵 ① 与贫穷。 荣贵非干长生药,清闲是不死门风。劝君识取主人公,单方只一味,尽在不言中。 【注释】 ①荣贵:荣华富贵。明人杨慎《词品》卷三
-
且说三官回到王匠家,将二百两东西,递与王匠,王匠大喜。随即到了市上,买了一身衲帛衣服,粉底皂靴,绒袜,瓦楞帽子,青丝绦,真川扇,皮箱骡马,办得齐整。把砖头瓦片,用布包裹,假充银两,放在皮箱里面,收拾打
-
雷震《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①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② 【注释】 ①塘:堤岸。陂(bei杯):池塘。漪(yi衣):水的波纹。②横:指牧童侧身坐在牛背的姿势。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