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赏析》
首联写李主簿隐居的环境。他结茅隐居于淮水边的古渡口,可以卧看淮水奔流。环境虽然清幽,但从古渡口的废弃不用和淮水的逝去不复返,已暗逗下联时不我待、人将衰老之感慨,韦诗运笔的精致细腻,于此可见一斑。
颔联为传诵千古的警句,人与树相互映衬:树已逢秋,人焉得不老?窗里将老之人,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想起岁月不居,壮志蹉跎,这将何以为怀。这中间不仅极其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也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其表现手法真是高明之至。
颈联写李主簿在古渡口的茅屋落中所见到的景象。粗粗一读,仿佛棼是随手拈来,漫不经心;细细品味,入深感是赋比结合,寓意深刻。“寒霈山”切深秋季节,“独过雁”比况李即主簿的孤独、萧索的生活境遇;“暮茎雨”既照应上联之人老树秋,又关合府下联之夕逢归,“远来舟”逗引出蓉下联的“逢归客”。真乃细针密线、友情景交融之佳句。
尾联仍从李主簿这边落笔,不说诗人遇上李主簿,而说李主簿在傍晚时遇上了一位北归的客人,依然不忘旧情,仍然热情接待。诗至此便戛然而止,至于主客会面以后的情景,便全留在诗外,让读者自己去想象了。
通观全篇,全从客位去描绘抒写,诗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在逢遇一类题材的作品中,是独具一格的。
这诗写景物有情思,有寄托,重在兴会标举,传神写意。洛水途中,诗人仿佛在赏景,实则心不在焉,沉于思虑。黄河的开阔景象,似乎惊觉了诗人,使他豁然开通,眺望起来。然而他看到的景象,却使他更为无奈而忧伤。遥望前景,萧瑟渺茫:昔日伊水孤村,显示出人民经历过多么深重的灾难;朔风一雁,恰似诗人只身东下赴任,知时而奋飞,济世于无望。于是他想起了朋友们的鼓励和期望,感到悲慨而疚愧,觉得自己终究是个无所求的无能者,济世之情,奋斗之志,都难以实现。这就是此诗的景中情,画外意。
-
2017年12月14日,360百科余光中的页面,呈黑白两色,送诗人远行。在百科的条目里有两条记载与屈原故里有关:2010年6月,余光中亲赴屈原故里
-
这首诗最有名的莫过于开头两句,对李白诗词略有了解的人恐怕都会知道他那“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狂傲和不羁。楚狂人并非虚构,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
【3081】领导核心学(颜虹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4万字,2016年8月第1版,80元)△本书从宏观和微观、历史和现实、抽象和具体等多个维度
-
《刈禾女之歌》是一首名诗,描绘了一个勤劳的农村女子在刈禾的景象。翻译要忠实于原意,使读者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该诗表达了农村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和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期望。赏析中可以谈及诗歌风格、语言运用和意象的运用等方面。解读要探讨诗歌背后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歌颂劳动的深意。译文要符合原义,语句通顺,保留原汁原味的美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令人奋发的唯美古诗词,内容包括催人上进,励志奋发的诗句,催人上进励志奋发的古诗文,请教一些很有气势催人发奋的古诗词~。诗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出自:唐代·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释义: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2、诗句:宁可枝头抱香死
-
《牡丹·和乐天秋题牡丹丛》咏牡丹诗鉴赏 元稹
-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我的几个房东初到伦敦,经艾温士教授的介绍,住在了离“城”有十多英里的一个人家里。房主人是两位老姑娘。大姑娘有点傻气,腿上常闹湿气,
-
作者: 曹增渝
-
尚义街六号 法国式的黄房子 老吴的裤子晾在二楼 喊一声 胯下就钻出戴眼镜的脑袋 隔壁的大厕所 天天清早排着长队 我们往往在黄昏光临 打开烟盒 打开嘴巴 打开灯 墙上钉着于坚的画 许多人不以为然 他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