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扁舟昨泊赏析》
宦海中的沉浮,恰如海的潮涨潮落,永无停息。尤其是在调迁频繁却无法担当大任、壮志难酬时,其落寞的心情更为沉重。此词抒写的就是宦海浮沉的落寞心情。
起笔三句叙事。词人说:扁舟昨天刚停泊,今天就来到高亭上,极目远望千里闲云。“闲云”也显出一股轻松之感。但是,他毕竟是来散心的,以解胸中郁闷,“孤”字见出他的孤独感,“目断闲云千里”也隐约透出念远、怀乡之意。作者的心情并不那么闲适,而较为复杂,有如夏末秋初的黄昏那和着凉意的热燥,使人并不好受。
“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天顺人意,降下一阵好雨!将那热燥一洗而空,仿佛人世间的一切尘垢连同自己那些莫名的烦闷也一洗而空。此词的“前山急雨过溪来”又加之“尽洗却”,这样的心情表现得更为痛快。此时他的愁闷似乎散去了,他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过片写雨后情景。“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极目秋景一片高远,可是,暮色寒鸦却不无一种惆怅的意味,作者遂以“一团”来形容这秋意。“一团”,即忧丝难理,烦躁中难堪的心境,委婉地表现出来。所以下面说:“痴儿騃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新秋的凉爽是可喜的,可是在不知不觉间,西风起了,节序便又推移了。这句是从苏轼洞仙歌:“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转化而来。表达出作者此时的情绪底蕴:他是在感叹似水的流年。以“痴区騃女”作反衬,益发显得悲凉。
唐柳宗元贬谪永州,写了一首诗叫南涧中题,苏轼谓此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终归还是忧。诗云:“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又云:“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鹊桥仙中所表现的情绪虽然没有那么沉重,但节奏是相似的:忧中求乐,乐中有忧,乐尽忧来,心情虽一时得以开解,但终归抵挡不了忧愁的纠缠。这是一个欲有作为的士大夫在那不安定的调迁频繁的仕途中,所特有的心态。作者在不少词中写这种情况,感叹着“岁月尽抛尘土里”(糖多令)、“万事悠悠付寒暑”(青玉案)、“江湖自古多流落”(满江红)。读了那些词,回头再读这篇作品,对其思想感情能有个较切实的把握。
-
月是故乡明。故乡因位于西岳华山之阴而得名。它东连晋豫,西接陇蜀,是通衢要冲,素有“关中要塞”、“三秦门户”之称谓。早在新石器时代,
-
卦名“既济”表示已经渡过了河,此卦大部分爻辞也是讲渡河之事。用渡河比喻一事的完成与后人以渡海比喻人生历程异曲同工。
-
樱桃千万枝,照耀如雪天。王孙宴其下,隔水疑神仙。宿露发清香,初阳动暄妍。妖姬满髻插,酒客折枝传。同此赏芳月,几人有华筵。杯行勿遽辞,好醉逸三年。
-
《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虽然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但
-
庾阐:闲居赋 庾阐于是宅邻京郊,宇接华郭。聿来忘怀,兹焉是托。鸟栖庭林,燕巢于幕。既乃青阳结荫,木槿开荣。森条霜重,绿叶云倾。阴兴
-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②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③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冲天羡鸿鸪,争食羞鸡鹜。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④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谁
-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名言: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注释: 出纳: 偏意于出。有司: 古管事者之称, 职务卑微。戒: 申戒。慢: 懈
-
长子西征是蒙古军第二次西征。1235年,窝阔台派成吉思汗的4个儿子的长子、长孙率军西征。他们是术赤之子拔都,察合台的长子拜答儿,窝阔台的长子贵由,拖雷的长子蒙哥等。由术赤的儿子拔都做统帅,以老将速不台
-
五牛图 唐·韩滉作 纸本设色 纵二○.八厘米 横一三九.八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是图无作者款印,本幅及后幅上有赵孟頫、孙克表、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画在纸上的绘画作品,纸为麻料
-
裁生罗,伐湘竹,帔拂疏霜簟秋玉。炎炎红镜东方开,晕如车轮上徘徊,啾啾赤帝骑龙来。 作品赏析注:1:裁生罗,伐湘竹:裁生罗,为裙也;伐湘竹,为簟也。2:帔拂疎霜簟秋玉:此承上,显言之。帔,披肩。《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