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嘉州龙岩赏析》
嘉州,治所在今四川乐山。龙岩,嘉定府志卷四山川:“九龙山,城东北四里,三龟山之右,一名龙岩,一名灵岩,又名龙泓。山上石壁刻石龙九,相传唐朝明皇时所镌,强半磨泐,其存者矫然有势。山最幽邃,号小桃园。”
1056年(嘉祐元年),由于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推荐和称誉,苏洵名动京师,但求官未遂。第二年四月,其妻程氏卒于眉山,苏洵父子匆匆返蜀。直至1058年(嘉祐三年)十一月,朝廷才对欧阳修的举荐作出答复,决定召苏洵试策论于舍人院。苏洵拒不赴试,他在与梅圣俞书中说:“仆岂欲试者?惟其平生不能区区附合有司之尺度,是以至此穷困。今乃以五十衰病之身,奔走万里以就试,不亦为山林之士所轻笑哉!”1059年(嘉祐四年)六月,朝廷召命再下,梅圣俞又寄诗题老人泉寄苏明允劝其入京,加之二子服母丧期满,苏洵才勉强决定入京。同年十月,苏洵父子沿岷江、长江舟行南下至江陵,再陆行北上赴京。父子三人一路探幽访胜,“发于咏叹”,共作诗文一百七十三篇,分别编为南行前集和后集。苏洵南行途中诗,通行本嘉祐集皆失载,宋代残本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集载有十余首,此诗是其中的一首。由于苏洵这次入京非常勉强,因此全诗充满了抑郁之情。
诗的前四句写因匆促南行而不能从容欣赏嘉州龙岩风光。“系舟”表明是“舟行适楚”(苏轼南行前集叙)。征,远行。南征,沿岷江、长江南行。“日夕事南征”,从早到晚,整天都在忙于南行。“日夕”二字已充满怨气。往意,前行之意,而缀以“纷何速”,特别是缀一“纷”字,进一步抒发了勉强南行的不快之情。“空岩”指嘉州龙岩。“幽自明”的“自”字用得很精,它表明龙岩虽幽静明丽,“号小桃园”,可惜却无人欣赏,只是“自明”而已。前三句是因,后一句是果,遣词造句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中四句写嘉州知州盛宴招待他们父子,而诗人因心情不快,兴致索然。使君,汉代指刺史,汉以后作为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指嘉州知州,姓名不详。高会,盛会,指嘉州知州为他们举行的盛大宴会。余情,富有感情。前两句表现了苏洵此时虽为布衣,但社会地位已有显著变化。
苏轼钟子翼哀辞说,1047年(庆历七年),苏洵应制科试不中,到庐山等地游览,“方是时,先君失为时所知,旅游万里,舍者常争席。”这次南行是在1056年(嘉祐元年)苏洵父子名动京师以后,情况大变,沿途都有地方官吏,亲朋好友迎送。除嘉州知州为之“高会”外,过泸州,有老友任遵圣相侯,苏轼兄弟都有泊南井口期任遵圣诗;经渝州(今重庆),有渝州知州张子立“谒我江上”(见苏洵答张子立见寄);至丰都(今属重庆),有“知县李长官”迎候(见苏洵题仙都山麓并叙);苏轼入峡诗说:“野宿荒州县,邦君古子男。放衙鸣晚鼓,留客荐霜柑。”至江陵,他们父子更成了王荆州的座上客。可见,“高会有余情”,并不止嘉州一地,它充分说明了苏洵社会地位的提高。
苏洵被雷简夫誉为“王佐才”、“帝王师”(见邵博闻见后录卷十五),他本人也自称“有志于当世”(苏洵上富丞相书),但他不会满足于虚名。他对朝廷不能破格重用自己深感失望,1057年(嘉祐二年)返蜀后,已决心不再入京:“自蜀至秦,山行一月;自秦至京师,又沙行数千里。非有名利之所驱,与凡事之不得已者,孰为来哉!洵老矣,恐不能复东。”(上欧阳内翰第三书)朝廷召他试策论于舍人院,他更感到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昨为州郡发遣,徒益不乐耳。”(答雷简夫书)这就是“酌酒何能饮,去乡怀独惊”的主要原因,也是他整个南行途中情绪低沉的原因。
最后四句是申说前句之意。“山川随望阔”切合地势,嘉州是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水汇聚之地,冲积成辽阔的平原,苏轼初发嘉州诗也有“旷荡造平川”语,因此,这一“阔”字正把握住了嘉州龙岩的特征。“气候带霜清”切合时间,苏洵父子于1059年(嘉祐四年)十月初启行,正是深秋初冬时节,“霜清”二字准确地交待了时令。“佳境”,指故乡山水,苏轼初发嘉州诗所谓“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锦水细不见,蛮江(青衣江)清可怜”,正好作这一句的注脚。结句“何时休远行”,更集中抒发了诗人勉强赴京的抑郁之情。苏洵游凌云寺诗,描写了凌云大佛的壮观,歌颂了夏禹、李冰治水的功绩,抒发了壮志不酬的苦闷:“今余劫劫(忙碌貌)独何往,愧尔前人空自咍(自嘲)。”他在和杨节推见赠中也说:“予懒本不出,苦为人事劫。相将犯苦寒,大雪满马鬣。”南行途中的这些诗句都可与“何时休远行”互证。
这首诗虽题作游嘉州龙岩,但并不以写景胜,而是以抒情胜;对龙岩的描写着墨不多,用语也比较抽象。全诗感情沉郁,格调苍凉,集中表现了这位饱经风霜、名满天下而前程渺茫的老人的抑郁之情。
-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 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 不堪回首, 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 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 海棠亭畔
-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作品赏析【注解】:1、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2、尊:酒杯。【韵译】: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
-
初秋。田野静悄悄。庄稼不再需要施肥、灭虫、薅草,引水灌溉……田野上看不到扎头巾和戴草帽的劳动者。虫儿吟唱——寂静中悠悠地弄弦;鸟儿
-
越客采明珠。提携出南隅。清辉照海月。美价倾皇都。献君君按剑。怀宝空长吁。鱼目复相哂。寸心增烦纡。
-
“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 [3] :“帝得之矣! 臣死不恨矣!” 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 [4] ,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
-
[元]耶律楚材一曲悲风为子弹,穹庐聊复助清欢。自惭未尽桐君趣,老境方知道愈难。这是《
-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 ② 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③ ,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④ 。录毕,走 ⑤ 送之,不敢稍逾约 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
-
樱桃花落没有焰火的燃烧,在如此安静的时光里,蝴蝶起飞之后,似有行人的脚步声传来,就在樱桃花的柔润中。它比樱桃沟之外的一缕琴音还要清
-
闲来对镜自思量,年貌衰残分所当。白发万茎何所怪,丹砂一粒不曾尝。眼昏久被书料理,肺渴多因酒损伤。今日逢师虽已晚,枕中治老有何方?
-
早朝大明宫贾至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剑珮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