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天山雪的诗歌。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开始四句,概括地写天山雪景之壮观,从高空的雪云,到半空的雪岭。雪云凝集,终日不开,使人想见,天山之雪天上来,绵延无尽。“千峰万岭雪崔嵬”,形象地表现出天山雪景的壮阔,耸立云霄,连绵宽广。这里,明写雪山,实咏白雪,因此说“雪崔嵬”,而不说山崔嵬,不是山使雪厚,而是雪使山高。这两句写出了天山雪的静态庄严。接下去,写天山雪的动态威势:“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天山雪已崔嵬高耸,却还在不断增高加厚。北风入雪,造成天山雪景风雪交加的气势,气氛更为强烈,为第二部分具体叙述天山雪的特色作了充分的铺垫。
写天山雪的特色,仅用了八句,写出了雪的光华,写出了雪带来的严寒。白雪光华亮如明月,一句“能兼汉月照银山”,足以炫人眼目,更何况是汉家之月。“复逐胡风过铁关”,天山雪,不但光华照人,更兼呼呼有声,真是有声有色。奇寒是天山雪突出的特色,接下去六句,用夸张手法,由外及内,从各个角度叙写天山雪的奇寒。两河相交之处,水草肥美,本是鸟儿乐栖喜游之所,此时却因畏惧奇寒而绝迹;安西都护府所在地轮台,驰道宽平,马儿在上面可以疾步如飞的,此时却因积雪成冰,马蹄踏上打滑而寸步难行;云雾和空气,往日是飘浮流动的,如今也已冷冻凝结;而那崇山峻岭的背阴处,挂上了千丈冰凌。将军身上的狐皮大袄,皮厚毛丰,该是很暖和的了,可将军蜷缩着身子躺着,冷得难耐;都护的佩刀多么坚硬,也几乎被奇寒冷冻而折断。这六句诗,写雪而不见雪,只抓住在雪的世界中的几件实物:飞鸟、马蹄、晻霭、阴崖、狐裘和宝刀;加以烘托映衬,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第三部分四句诗,写珍惜友情,依依难舍。细细体味,仍是处处有雪。送别时间,是大雪纷扬之时;赠送的礼物,是傲雪松枝。这一句“惟有青青松树枝”,意味甚浓,可以想见诗人此时此地的心境: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安宁,戍边将士离开温暖的家,来到冰天雪地之中,时而坚守阵地,时而驰骋疆场,其凛凛英姿岂不恰似傲雪迎风的碧绿松枝!边塞奇寒是难以忍耐的,戍边将士,却乐在其中。诵读全诗,有寒气彻骨,却热血沸腾,无怨天尤人之意,有保国安民之情。
-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诗,它展示了生活中常常面临的抉择难题。诗中描述了两条分岔的道路,代表不同选择,而诗人却在其间犹豫不决。这种生活中的选择困境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出现。诗人告诫人们要慎重选择,因为一旦做出选择,便无法回头了。无论选择哪条路,都有其利与弊,人们需要自己权衡取舍。这首诗提醒人们要勇敢面对人生的选择,并承担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无论选择什么,都要相信自己的选择,并为之努力奋斗。
-
【原题】:顷尝将漕淮东林子长今膺是选因以小诗述怀庶几古人赠言之意云
-
庾信的《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表达了对逝去的岁月和友谊的怀念之情。诗中以花谢、水流等形象来描述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转。作者通过回忆和感慨,表达了对过去友情的珍视和对一切美好时光的惋惜。这首诗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深沉感叹,令人产生思考和共鸣。
-
《或曰:然则都可以无交乎?抱朴子答曰:何其然哉.夫畏水者,何必废舟楫;忌伤者,何必弃斧
交友类名言赏析《或曰:然则都可以无交乎?抱朴子答曰:何其然哉。夫畏水者,何必废舟楫;忌伤者,何必弃斧斤。交之为道,其来尚矣。》出自哪
-
上之回李白【原文】三十六离宫[1],楼台与天通。阁道[2]步行月,美人愁烟空。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3]。万乘出
-
[南朝宋] 鲍照 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浩汗 ② ,山溪猥至 ③ ,渡泝无边 ④ ,险径游历。栈石星饭 ⑤ ,结荷水宿 ⑥ ,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途登千里,日逾十晨,严霜
-
当其为师则不臣也,当其为尸则不臣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当其为师则不臣也,当其为尸则不臣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二十一内为精神,外为气色 【原文】 人以气为主,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有终身之气色,“少淡、长(1)明、壮艳、老素”是也。有
-
诗开篇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秋风百代情
-
题解 见《史记》。秦朝末年,广大农民不堪暴政,陈胜(字涉)、吴广首先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战争。义军得到各地民众热烈响应和支持,力量迅速扩大,给秦王朝以沉重打击。此文详细而系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