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章甫赏析》
李颀的送别诗,以善于描述人物著称。此诗就是他的一首代表作,约写于陈章甫罢官启程返回故乡之时,李颀送他到渡口,作此诗送别。
陈章甫是个很有才学的人,原籍不在河南,不过长期隐居在嵩山。他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辩驳不了,特为请示执政,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的赞美,使他名扬天下。然其仕途并不通达,因此无心官场之事,仍然经常住在寺院或郊外,活动于洛阳一带。这首诗大约作于陈章甫罢官后登程返乡之际,李颀送他到渡口,以诗赠别。前人多以为陈章甫此次返乡是回原籍江陵老家,但据诗中所云“旧乡”“故林”,似指河南嵩山而言。诗中称陈章甫为“郑国游人”,自称“洛阳行子”,可见双方同为天涯沦落人。诗人通过对外貌、动作和心理的描写,表现了陈章甫光明磊落的胸怀和慷慨豪爽、旷达不羁的性格,抒发了作者对陈章甫罢官被贬的同情和对友人的深挚情谊。
诗的开头四句,轻快舒坦,充满乡情。入夏,天气清和,田野麦黄,道路荫长,骑马出门,一路青山作伴,更怀念往日隐居旧乡山林的悠闲生活。这里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显出隐士的本色,不介意仕途得失。然后八句诗,用生动的细节描绘,高度的艺术概括,赞美陈章甫的志节操守,见出他坦荡无羁、清高自重的思想性格。前四句写他的品德、容貌、才学和志节。说他有君子坦荡的品德,仪表堂堂,满腹经纶,不甘沦落草野,倔强地要出山入仕。“不肯低头在草莽”,指他抗议无籍不被录用一事。后四句写他的形迹脱略,胸襟清高,概括他仕而实隐的情形,说他与同僚畅饮,轻视世事,醉卧避官,寄托孤云,显出他入仕后与官场污浊不合,因而借酒隐德,自持清高。不言而喻,这样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注定他迟早要离开官场。这八句是全诗最精采的笔墨,诗人首先突出陈的立身坦荡,然后写容貌抓住特征,又能表现性格;写才学强调志节,又能显出神态;写行为则点明处世态度,写遭遇就侧重思想倾向。既扣住送别,又表明罢官返乡的情由。“长河”二句是赋而比兴,既实记渡口适遇风浪,暂停摆渡,又暗喻仕途险恶,无人援济。因此,行者和送者,罢官者和留官者,陈章甫和诗人,都在渡口等候,都没有着落。一个“未及家”,一个“空叹息”,都有一种惆怅。而对这种失意的惆怅,诗人以为毋须介意,因此,末二句以试问语气写出世态炎凉,料想陈返乡后的境况,显出一种泰然处之的豁达态度,轻松地结出送别。
就全篇而言,诗人以旷达的情怀,知己的情谊,艺术的概括,生动的描写,表现出陈章甫的思想性格和遭遇,令人同情,深为不满。而诗的笔调轻松,风格豪爽,不为失意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在送别诗中确属别具一格。
-
三教偶拈 明天启刊本《三教偶拈》正文书影 明天启刊本《三教偶拈》正文书影 明代白话中篇世情神怪小说集。三卷。卷一题“墨憨斋新编”,墨憨斋即是冯梦龙。成书于明天启年间。 现仅存明天启刊本,藏日本东京大学
-
唐宋词之黄大临《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青玉案 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 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 ② 5晓别吾家黄叔度。 ③ 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④ 尊罍饮散长亭暮,别语缠绵不成句。 ⑤ 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
-
头青眉眼细,十四女沙弥。夜静双林怕,春深一食饥。步慵行道困,起晚诵经迟。应似仙人子,花宫未嫁时。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注:郭代公爱姬薛氏,幼尝为尼,小名仙人子。
-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作品赏析【注释】: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
-
《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年间政府组织编辑的大型综合性医书。又名《御纂医宗金鉴》。乾隆四年(1739),太保议政大臣大学士鄂尔泰等奉敕在太医院组织编修,命太医院右院判吴谦、刘裕铎为总修官,历时3年,于乾隆七
-
珍珠舶 日本抄本《珍珠舶》序书影 日本抄本《珍珠舶》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短篇(拟话本)世情小说集。六卷十八回。题“鸳湖烟水散人著,东里幻庵居士批”。烟水散人为徐震。徐震,字秋涛,号烟水散人,生于明末,卒
-
【原题】:同胡江范郡裴二宋司马饮会灵水轩即席赋以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为韵得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②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③ ,独怆然而涕下 ④ ! ·注 释 ①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是战国时燕国建都之地。 ②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
-
我搜求明代雕版画已十余年,初仅留意小说戏曲的插图,后更推及于画谱及他书之有插图者。所得未及百种。前年冬,因偶然的机缘,一时获得宋元及明初刊印的出相佛道经二百余种。于是宋元以来的版画史,粗可踪迹。间亦以
-
【原题】:岳公来住涌泉愿为出化者十八人原上座因行袖诗谒筠溪老人风致清远可爱临行索偈书以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