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为亡妇题照赏析》
词的上阕,抒写了丹青重识的悲戚。睹物思人,自然情伤,更不用说是面对展露容颜笑貌的画像了。放“沮咽却无声”,起句感情凝重。因无声之泣比有声之哭更具酸楚之感,因而它的哀痛之情尤足悲人。“只向从前悔薄情”,语痛情切,读后如见作者对着画像呼唤亡灵表示悔痛的情景。从前未必薄情,然而言“悔薄情”者,严厉责己,正表现出爱之深、爱之切。“凭仗丹青重省识,一片伤心画不成”,道出了突然见到亡妻画像时的复杂心情与怆绝感情。生时虽然同床共席,但死别使他们分离,今天凭借画像重新见到了那清俊的面庞,盈盈的双目,怎能不使他悲伤欲绝呢?“画不成”这一句,用元好问十日作成句,意谓因伤心一片故难以握笔填词,上阕就在这样浓重的伤情中结束。
词的下阙写回忆诀别的哀痛。“别语忒分明”一句,虽未具体写别语的内容,但它包含着妻子临终时没说完的肺腑言、衷肠语。如今它是那样清楚地回响在耳边。当时,他并未意识到这是最后的声音,孰料它竟成永别的遗言!言犹在耳,痛定恩痛,令人不胜其哀。“午夜”三句,以“梦”喻生,以“醒”喻死。“午夜鹣鹣梦早醒”,喻他们夫妇如比翼之鸟情深意蜜,却中道分离。这里用“避讳”手法,不忍言死,既以减轻自己的悲伤,也表现出他对妻子的挚爱。自妻子死后,他时刻处于思念之中,尤其在深夜,听着风吹檐前铁马,更鼓声声,痛悼、思念之情,便齐涌心头,常常泣不成声。“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之句,化用唐明皇闻铃总念杨贵妃作雨淋霖曲的典故,抒发了这种恨好景不常、好梦易醒,无限思念、无比哀痛的感情。
-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出处】唐王维《送别》。 【翻译】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 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 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 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
宋·王辟之2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岁久木大而花繁也。俗目为“琼花”,不知
-
【3439】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日〕斋藤孝著,程亮译,江西人民出版社,9万字,2016年10月第1版,36元)△本书不仅深入地阐
-
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此诗系谷名作,不仅为时人讽咏,谷也颇为自许,诗中有“爱予风雪句,幽绝写渔蓑”之句(《予尝有雪景一绝为人所讽吟段赞善小笔精微忽为
-
孔子曰:“不知命 ① ,无以 ② 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 ③ 也;不知言 ④ ,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三) 注释 ①命:天命,必然性。②无以:没什么可以用来。③立:立身处世。④言:言语。 【
-
杜陵萧次君,迁少去官频。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饰心无彩缋,到骨是风尘。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作品赏析到骨:一作锉骨。
-
吕本中的诗词以构思精巧见长,大多写得词浅意深,别有风味,胡仔说:“吕居仁诗清駃可爱。如‘树移午影重帘静,门闭春风十日闲’,‘往事高低半枕梦,故人南北数行书’。”(《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三)而吕本中的艺术风格在词中则体现得尤为明显。像
-
古文观止·明文·宗臣·报刘一丈书① 数千里外
-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 (1) ,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 (2) ,旁皆大松,曲者如盖 (3) ,直者如幢 (4) ,立者如人,卧者如虬 (5) 。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 (6) ,堕
-
新年多暇日,晏起褰帘坐。睡足心更慵,日高头未裹。徐倾下药酒,稍爇煎茶火。谁伴寂寥身?无弦琴在左。遥思毗陵馆,春深物袅娜。波拂黄柳梢,风摇白梅朵。衙门排晓戟,铃阁开朝锁。太守水西来,朱衣垂素舸。良晨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