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角思归赏析》
诗的首句就是对故园的思念。游宦异乡多年,时值清秋,正是黄叶飘零的时候,诗人猜想家中庭院台阶上一定是黄叶堆积了,这便点名了思乡的时节——秋。所谓落叶归根,诗人却漂泊于异乡。思想的情绪从诗歌开端即起。笼罩于全诗,同时也照应着诗题中“思归”二字。次句补写一笔,讲明为何会有这种思归的情绪。遭遇贬谪打击之后的诗人,仕途前景似乎灰暗无光,漂泊在外,失意时自然会想起远方的家园。因思念而梦魂牵绕,然而情深梦浅,此时听闻城头角声响起,就此便不能复睡。“角”是军中乐器,本就容易引起金戈铁马的联想,况且此时还是秋天。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写的就是这种肃杀之感,更何况此时听到角声是在梦醒后的残夜之中。几重感情叠沓而至,清夜梦醒之后的清冷,秋气渐重的清劲。角声回荡的清涩重重而来造成了清愁情绪。
随后是自述内心的空寂和思乡情切。生活中的孤寂难受原本就缺少知音,他的归山作写道:“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伴,古道无人独还。”认定孤寂生活难有知音,只有独自把情感寄托在青山白云之间。此时正是深夜,青山尚在夜色笼罩之下,思想肠断只有自己一人承担,这是一层哀愁;多年游宦他乡,家乡的亲人自然对他期盼多时,想到家乡自然温暖倍增,而梦醒之时只有自己一人独自冷清,冷暖之间又是一层哀愁。这种他人不见的凄楚则又加深故园之思,在忆故园诗中曾表明心迹:“故园此去千馀里,春梦犹能夜夜归。”夜夜思归,乡情至深至切。
思归难眠,起身排遣愁绪,残月尚在,余晖犹存。“起行残月影徘徊”,把自己完全放在了一个形单影只的凄冷环境中。李白饮酒尚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顾况面对的却是残月淡光,不足以遣怀。而残月能映照自己的同时也能映照家乡,这样孤寂之情则更进一层。思乡情怀不能自已,在月影徘徊之时看到的只有自己的暗影,自己唯有独自面对这份凄楚之情。从被角声惊起到对月徘徊,失意中思念的家乡也一点点从梦境中清晰了起来。思乡是引子,伤怀则成了全诗的主要情绪。张九龄有秋夕望月诗写到:“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可以作为此诗的一个补充。
此诗在梦与现实交织中表现思归的情绪,情到浓处,伤心不能自已。
-
《平水韵》 西风断送秋殇酒,月见斜楼烛影低。 并作温凉听梵呗,都将爱恨照菩提。 故人点墨残枫落,为客行书乱菊凄。 一刹霓裳回首句,更筹破梦浣愁栖。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各种意象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带有意象的诗句大全,带有意象的古诗词,关于意象的古诗。月亮《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
-
【注释】:
-
以皇太子初立,宜尊师重学,与正人游。|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以皇太子初立,宜尊师重学,与正人游。》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剔银灯》·范仲淹 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
-
孙光宪 门前春水白苹花,岸上无人小艇斜。 商女经过江欲暮,散抛残食饲神鸦。 《竹枝词》本是巴渝(今四川重庆一带)民歌,自刘禹锡仿作后,盛行于世,以歌咏山川风俗及男女情爱为主。孙光宪《竹枝词》共二首,这
-
王勃:越州秋日宴山亭序 王勃昔王子敬,瑯琊之名士,常怀习氏之园;阮嗣宗,陈留之俊人,直至山阳之坐。岂非琴樽远契,必兆联于佳辰;风月高
-
明·袁宏道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亭轩豁可望2,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
-
明·李贽2张士简名率3,嗜酒疏脱4,忘怀家务。在新安,遣家僮载米二千斛还吴5,耗失大
-
一日复一日,一朝复一朝。只见有不如,不见有所超。食作前日味,事作前日调。不知久不死,悯悯尚谁要。富贵自絷拘,贫贱亦煎焦。俯仰未得所,一世已解镳。譬如笼中鹤,六翮无所遥譬如兔得蹄,安用东西跳。还看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