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茅舍疏篱赏析》
梅花冰肌玉骨,半霜傲雪,经冬凛冰霜之操,早春魁百花之首,以韵胜,以格高,故为历代人们所喜爱。文人学者更是植梅、赏梅看作是陶情励操之举。扬无咎这首词,借咏梅以抒发自己的情操,寄托幽思,刻画了一位生性孤傲、不随波逐流的世外高士的形象。扬无咎,南宋时画家、词人,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高宗时,因不愿依附奸臣秦桧,累征不起,隐居而终。尤善画梅。
词作上片通过对梅花生长的环境、外在形象的描绘,着力刻画出梅花超凡脱俗 的韵致。“茅舍疏篱”,这是梅花生长之处。历来文人雅士总喜欢把他们眼中的梅花置放在清幽、远离尘世的地方,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春来幽谷水潺潺,的滴梅花草棘间”(苏轼梅花二首之一),“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等等。杨无咎在这里同样也开宗明义,把他所喜爱的梅花置放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中,无非 是借此表明自己的心迹,超凡脱俗,高洁自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两句,是以比拟手法来正面刻画梅花形象。上句写梅花之洁白晶莹,下句刻绘梅树姿态之飘逸,这句是化用林逋的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末三句笔锋一转,紧承首句,再度刻画梅花周围的环境,从而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富清幽、高雅的意境:白云缭绕、修竹萧萧、皓月高悬、溪流潺潺。这个画面比林逋诗句的内涵更大,境界更清幽,更有特色。这些景致和意象是隐士生活不可或缺的,它们都具有隐士的生活和品格高洁的象征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虽写梅,然而根本之点却不在于梅,这就为下片的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下片词人笔锋转向刻写自己,一位在梅树前伫足凝思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宁宁伫立移时”,“宁宁”,神情专注貌;“移时”,谓时间经过之久,与历时、经时意同。这句是刻画词人自己在梅花树前驻足观赏、凝思。“判瘦损,无妨为伊”,意谓为了观赏梅花、从梅花那里汲取精神力量,陶冶性情,以致“瘦损”了自己的身体也“无妨”。这里看出词人对梅花的迷恋倾心程度之深。这句的写法,以退为进,与柳永的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三句:“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词人觉得光整日价伫立在梅花前流连观赏还远远不够,最好还能让梅花的飘逸神韵、高洁品性时刻与己相伴,于是他便祈想:谁能赋于我才情,能够把梅树的倩影与神韵描画下来、用词章把她刻画下来,成为永恒的留念?
-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石榴”类的诗句
-
诗前两句写梅花开得早,向阳的枝杈才有两三朵雪里飘香,后两句写梅的神韵,表现了对梅的喜爱,盼春的急切及高雅的情趣。
-
如何赠琴日,已是绝弦时。无复双金报,空馀挂剑悲。宝匣从此闲,朱弦谁复调。只应随玉树,同向土中销。
-
阮 籍 余以为形之可见,非色之美;音之可闻,非声之善。昔黄帝登仙于荆山之上,振咸池于南□之冈,鬼神其幽,而夔、牙不闻其章;女娃耀荣于东海之滨,而翩翩于西山之旁,林石之陨从,而瑶台不照其光。是以微妙无形
-
曾向空门学坐禅,如今万事尽忘筌。眼前名利同春梦,醉里风情敌少年。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心知洛下闲才子,不作诗魔即酒颠。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册子古诗词目录制作,内容包括制作诗歌小册子,制作诗歌小册子,做一个古诗小册子,以什么命名。古诗总集:1.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
-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画?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
-
记载清代景德镇窑业情况的诗集。一册。清龚鉽撰。初刊于道光四年(1824年)。 龚鉽,字适父。具体生卒年不详。南昌人。据《景德镇陶歌》序言自叙载,龚鉽曾于清嘉庆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在浮梁县衙做参谋、书记一
-
《立志要如饥渴之于饮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