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赏析》
这首小词从慨叹人生短暂入笔,表现了词人暮年对世情的一种“彻悟”。
回首平生,少年的欢情,壮年的襟抱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飞逝的岁月在这位年迈的词人心中留下的只有世态炎凉命途多舛的凄黯记忆。所以词的起首二句“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是饱含辛酸的笔触。这两句属对工畅,集中地、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短如春梦”、“薄似秋云”的比喻熨帖而自然。接下来,笔锋一转,把世事人情的种种变化与表现归结为“命”(命运)的力量。“原来”二字,透露出一种无可如何的神情,又隐含几分激愤。在强大的命运之神面前他感到无能为力,于是消极地放弃了抗争:“不须计较苦劳心”,语气间含有对自己早年追求的悔意和自嘲。这两句倒装,不只是为了照顾押韵,也有把意思的重点落在下句的因素。情调由沉重到轻松,也反映了他从顿悟中得到解脱的心情。
似乎是从宿命的解释中真的得到了解脱,词人转而及时行乐,沉迷于美酒鲜花之中。“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幸遇”、“况逢”等字带来一种亲切感“酒好”、“花新”则是愉悦之情的写照。“三杯”、“一朵”对举,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上下文都是议论,使得这属对工巧的两句尤其显得清新有趣。着墨不多,主人公那种得乐且乐的生活情态活脱脱地展现出来。结语两句,虽以“片时欢笑且相亲”自安自慰,然而至于“明日阴晴未定”,则又是天道无常,陷入更深的叹息中了。“且”是“姑且”、“聊且”的意思。“阴晴未定是感叹世事的翻覆无定,或许还有政治上的寓意。下片末句与上片“万事原来有命”呼应,又回到“命”上去了。作者的生活态度是强作达观而实则颓唐。
词人笔下是清雅隽朗的,是以流露出一种闲旷的风致。自然流转,若不经意,全词如骏马注坡,一气直下。通体使用散文化语句,也是比较特别的。
-
(孟子)曰:“臣闻之胡齕 ① 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②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 ③ ,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
-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学海道茫未有涯,何来捷经指褒斜.》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学海道茫未有涯,何来捷经指褒斜。》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这是一首闺怨词,是作者早起与其夫分陈之遴居两地时所作。上片由景生情。秋风吹得女主人公冰肌寒透了,它却那般不解人意,只顾一味恼人。身体感知的是时节的变迁,时节物侯的变迁不免令人顾影生怜。因为“玲珑晶枕愁双设”——即使美丽的水晶枕也徒为虚设
-
宋国梧台东。野人得燕石。(以上二句一作宋人枉千金。去国买燕石。)夸作天下珍。却哂赵王璧。赵璧无缁磷。燕石非贞真。流俗多错误。岂知玉与珉。
-
咏月 素性清如水,红尘识苦愁。 若知人有约,急上柳梢头。诗词类别:即事感怀来源:《八桂四百年诗词选》廖德中廖德中,1937
-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2 。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3 。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4 。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5 。 流水传潇湘,愁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释】 1.省试:唐
-
〔原文〕 击鼓其镗, 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 我独南行。 (镗、兵、行,阳部。) 从孙子仲, 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 忧心有忡。 (仲、宋、忡,中部。) 爰居爰处?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
“八一宣言”是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发表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阶段的开始。宣言坚定地呼吁工农群众起来推翻帝国主义、军阀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土地革命和民族独立。这一重要宣言为中国革命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方向,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
《酴醾花·水龙吟酴醾》咏酴醾花诗鉴赏 赵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