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赏析》

  本词是一首送别词。写一位女子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愁绪。起首一句,写女子在爱人离别之前无精打采的神情。她整天百无聊赖,连黛眉也不扫了,可见心情确实糟糕透了。古代有“女为悦已者容”之说。诗经中也有“自伯之东,首如琶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诗句。这里的女主人公既有为爱人要出门远行,没有心情去化妆之意,也寓有今后没有爱人的欣赏,不必化妆之意。自己没有心情化妆也就罢了,她甚至一见爱人打点行装就产生了无限愁绪,可见两人之间依恋之情是多么深厚。这里的“愁见”一词的运用也恰到好处,与“愁看”是有意识、尚可接受的情形不同。“愁见”则有情绪突然触发,没有思想准备之意。同时也说明了她虽然知道爱人即将出发,但对于何时理征衣却还没来得及想过,这也表观了女子在离别突然到来之时的种种惊愕和惘然。“愁见”对应前句“无心”,意思上则深入一层。虽然分别在即,心存难舍和不忍,然而又唯恐对方伤心,便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至于饯别的宴席上,女子虽然难受得两眼是泪,却不敢让自已的泪泉涌流出来。“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唐杜牧赠别)可见别情之凄婉厚重。

  下阕写停下车马、把酒相别的情景。送别前“相斟相劝”,一语道破送别前女子心情的煎熬,表面的平静和内心隐伏的痛苦相对比。此处“相”是相互之意,说明二人情深意厚.有依依惜别的伤心之情。“忍分离”的“忍”字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不忍”,即内心不忍分离;另一方面又是必须“忍”,即强忍住痛苦,以免对方过分感伤。结尾两句是女子深挚婉曲的内心独白,构思奇特,最为警策。前面写自己强忍着眼泪想宽解心上人,但感情的自控总有个限度,说不定到分手时还会伤心流泪,情难自已。与其见证分别场面的种种痛苦情状,倒不如索性醉倒梦乡,不见离别不见泪,或许对于双方求说更好些。这两句同把女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写得深沉含蓄、感人肺腑。前面的伤感情意至此已全面爆发。在全篇蓄势已足的情况下,正话反说,使得所有酝酿已久的情绪得到激发。以此收尾,也给人以含思不尽之况味。

  全词语浅情深,深婉曲折,凄美灵动,诚为早期送别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猜你喜欢
  • 《从春天走过》冉令香散文赏析

    落英纷乱如血,擦着纤纤指尖坠落。远山耸峙,静默无语。地面几抹鹅黄绿,如哀怨伤感的脸。刚刚开启微信,这幅凄凉的葬花图就跃进了通讯录。

  • 苏轼《富阳妙庭观董双成故宅发地得丹鼎覆以铜盘承》全诗鉴赏

    鼎在耳二首人去山空鹤不归,丹亡鼎在世徒悲。可怜九转功成后,却把飞升乞内芝。琉璃击碎走金丹,无复神光发旧坛。时有世人来舐鼎,俗随鸡犬事刘安。 作品赏析原题:富阳妙庭观董双成故宅发地得丹鼎覆以铜盘承以琉璃

  • 王国京《石榴树(组诗)》

    五月,阳光不偏不斜地照着回家的路我归来,恰好遇到石榴花开门前的石榴树,总是天天陪着母亲它一会儿开满花朵,一会儿摇摇树叶,变戏法

  • 欧阳修《初春》全诗鉴赏

    新年变物华,春意日堪嘉。霁色初含柳,余寒尚勒花。风丝飞荡漾,林鸟哢交加。独有无悰者,谁知老可嗟。

  • (宋)万俟咏《长相思·雨》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宋)万俟咏 长相思雨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不难看出,本词有所本。传云唐人孟浩然有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名动京师,温庭筠《更

  • 顾炎武《悼亡(五首选一)》悼亡妻诗

    作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当时作者从事反清复明事业,已远离家乡江苏昆山二十个年头了。真是亡国之痛未销,又添丧妻之哀,乃有此《悼亡》。

  • 《韩非子·五蠹第四十九》译文与赏析

    五蠹第四十九 【题解】 《五蠹》是韩非法治思想的经典之作。“五蠹”是五种毁坏法制的人,其中的学者主要指儒者,言谈者指纵横家,带

  • 楚辞《远游》翻译|注释|赏析

    屈原 悲时俗之迫阨兮,① 悲哀社会习气嫉贤妒能, 愿轻举而远游。 我愿轻身高举远游求真。 质菲薄而无因兮, 本性鄙陋没有什么依靠, 焉托乘而上浮? 怎么能乘清气向上飞升? 遭沈浊而污秽兮, 我遭逢的时

  • 关于赞美桂花的诗句古诗词(描写或赞美桂花的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赞美桂花的诗句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或赞美桂花的诗句,关于描写桂花的古诗词,赞美桂花的古诗词。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刘禹锡的“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苏轼的“江云漠漠桂花湿,梅雨翛翛荔子然”。还有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

  • 明·王夫之《补落花诗》咏落花抒亡国之痛

    王夫之共写《正落花诗》十首,《补落花诗》九首,这两组诗都是借咏落花以抒亡国之痛。这里选析的这首诗乃是追怀南明政权的败亡并隐喻其覆灭的原因。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