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解佩令·人行花坞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解佩令·人行花坞赏析》

【注释】:史达祖的词因过于讲究技巧而被批评,但其用足心思,虽失之纤薄,但其刻意描画,工丽精雅,不足处在是,好处亦在是,全看读者的欣赏。“人行”二句,是极清美的情境。她,轻灵地在花丛中穿行,衣衫上沾惹了花上的香气。“花坞”,指可以四面挡风的花圃,当是昔日两人常游之地。作者尚有词云:“春衫瘦、东风剪剪。过花坞、香吹醉面。”(杏花天·清明)落笔处先营造一抒情意境,然后才点出:“有新词、逢春分付”。每逢春天到来,他都写下新词,好让自己吟咏歌唱。可是,今年的春天呢?情人远在异乡,更不用说分付新词了。这里仍从女子方面着笔,用思细密。“屡欲 ”二句,再转一层。多少次啊,想要托燕子为传情愫 ,无奈它又不曾飞去。这已是百无聊赖,唯有“ 倚珠帘、咏郎秀句”,重吟旧日的诗词,以慰眼前的相思吧。令人有今夕何夕之叹,词人的想象,由花坞转入居处,句句写对方的动静,似从空处落想,其实句句均有作者的自身形象在,都在作者眼中写出,仍是想象语。“花坞”,是当日两人经行之处,“新词 ”、“秀句”,也是情郎所为。“传情”句,亦写出情侣间的无限深情。写女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就是从侧面写出自己对她的眷恋之情。因是词人以己心度她心,所以她心即我心。梅溪词中,颇多此等笔法。换头二句,回转笔触,由人而及已。“相思一度,秾愁一度 ”,每一次的相思,都增添一分的愁绪。语虽质直,实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且以真率之情动人,更觉真实可信,由此而生发出下边一段婉曲缠绵的描写:“最难忘、遮灯私语”。在恋爱过程中,总有一些使人永久无法忘怀的情事。在梅溪词中也屡屡提到“ 一灯初见影窗纱”( 西江月)、“人静烛笼稀,泥私语、香樱乍破”(步月)。重帘灯影,甜蜜低语,词中着一“遮”字,便曲尽幽会情态。“淡月”三句,是全词精绝之笔。俞陛云曰 :“此三语情辞俱到。张功甫称其‘ 织绡泉底⋯⋯ 夺苕艳于春景 ’者也。”(宋词选释)春月溶溶,照着梨花如雪弥漫的小庭深院,那是当日与她相会幽欢的地方。如今天涯间阻,唯有借夜来魂梦,重绕花畔的回廊,找到所思念的她,把自己春衫上溅着相思泪痕的地方,指给她看。梅溪词用字句极精准,“借”字“指”字,皆极生新之致。这首词于结构上有所创新。一般写这类题材词时,大都先写自己相思之情,然后从对方入笔,推想思念者的情态,本词一变熟套,反其道行之,更觉韵味隽永。况周颐云此词“以标韵胜”,可谓的评。
猜你喜欢
  • 洪适《野处送金灯花》咏金灯花诗赏析

    《金灯花·野处送金灯花》咏金灯花诗鉴赏 洪适

  • 韩愈《忽忽》全诗赏析

    忽忽乎余未知生之为乐也,愿脱去而无因。安得长翮大翼如云生我身,乘风振奋出七合。绝浮尘,死生哀乐两相弃,是非得失付闲人。

  • 荀子·法行篇译注

    法行 公输不能加于绳①,圣人莫能加于礼。礼者

  • 《行经范仆射故宅诗赏析》

    范仆射,即范云。他是齐梁时代的著名人物。梁武帝萧衍登基后,他因翊赞之功而官至尚书右仆射,故称范仆射。公元503年(天监二年)卒,年五十三。何逊比范云小二十多岁,二人为忘年交。《梁书·何逊传》载:“逊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好。自是一文一咏,云辄嗟赏,谓所亲

  • 《国殇》注释和全文翻译

    战国·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①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②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③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 ④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⑤

  • 典故“竹西歌吹”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 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释义用法 禅智寺在扬州城东。当时杜牧弟杜  患眼疾, 居禅智寺内

  • 旭辉·上帝没有答应送你一座玫瑰园

    旭辉·上帝没有答应送你一座玫瑰园旭辉一个女人,病得很严重。她进入由病友组成的圈子,躺在她们围成的圆圈里,有一位女士为她祷告,希望她

  • 翁元龙《绛都春秋晚,海棠与黄菊盛开》咏秋海棠诗赏析

    《秋海棠·绛都春秋晚,海棠与黄菊盛开》咏秋海棠诗鉴赏

  • 古代诗文名篇之杜甫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选二;其二》原文、鉴赏和解读

    杜甫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选二;其二》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其二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两首都是咏花诗。杜甫

  • 传统的失落

    所谓中国近代音乐思潮,是指1840年的鸦片战争至1919年,在音乐领域里反映出来的,代表资产阶级和新的知识分子阶层利益和要求的音乐思想倾向。轰轰烈烈的一百多年,给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重大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