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满江红 中秋夜潮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满江红 中秋夜潮赏析》

【注释】:史达祖本来是一位“婉约派”的词人。前人之所以盛赞他 ,主要是因为他具有那种婉丽细腻的词风。其实,他的词风并不局限于“ 婉约 ”一路。象这首词,就抒发了他胸中不常被人看见的豪气激情,在风格上也显得沉郁顿挫、激昂慷慨,这就可以大大帮助我们加深对其人、其词的全面了解。中秋海潮,是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早在北宋,苏轼就写过八月十五看潮五绝,其首绝曰:“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南宋辛弃疾也写过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等上乘之作。史达祖这首题为“中秋夜潮”的满江红 ,在某种程度上看,就正是继承苏、辛“豪放”词风之作,它写出了夜潮的浩荡气势,写出了皓洁的中秋月色,更借此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一股激情,令人读后产生如闻钱塘潮声击荡于耳的感觉。因为是写“中秋夜潮 ”,所以全词就紧扣海潮和明月来写。开头两句“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即分别交待了潮与月两个方面,意谓:水归属于“阴”,而月为“太阴之精”,因此潮信的盈虚——潮涨潮落,皆与月亮的圆缺有关。这里所用的“归”和“盈虚”两组动词,就为下文的描写江潮夜涨,蓄贮了巨大的“势能”。试想 :大江东去,这其中本就蓄积了多少的“力量 ”。现今,在月球的引力下,它又要返身过来,提起它全身的气力向钱塘江中扑涌而去,这更该何等壮观惊险!故而在分头交待过潮与月之后,接着就把它们合起来写:“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意为只有逢到每年的中秋(即“ 凉秋半破”时),那十分的满月与“连山喷雪 ”而来的“八月潮”(李白横江词:“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才拼合(“斗成 ”:拼成 )成了堪称天地壮观的“双绝”奇景。它们“ 壮”在何处、“奇”在何处呢?以下两句即分写之 :“有物揩磨金镜净”是写月亮,它似经过什么人把它重加揩磨以后那样,越发显得明亮澄圆;“何人拏攫银河决 ”是写江潮,它就象银河被人挖开了一个缺口那样,奔腾而下。对于后者,我们不妨引一节南宋人周密描绘浙江(即钱塘江)潮的文字来与之参读,以加强感性认识。 武林旧事卷三观潮条里写道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至于前者(中秋之月),则前人描写多矣,无须赘引。总之,眼观明月,耳听江潮,此时此地,怎能不引起惊叹亢奋之情?但由于观潮者的身世际遇和具体心境不同,所以同是面对这天下“ 双绝”,其联想和感触亦自不同。比如宋初的潘阆,他写自己观潮后的心情是“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酒泉子),主要言其惊心动魄之感;苏轼则在观潮之后,“ 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南歌子),似乎悟得了人生如“ 潮中之沙”(“寓身化世一尘沙”)的哲理;而辛弃疾则说:“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 摸鱼儿 ),在他看来,那滔天而来的白浪,正是伍子胥的幽灵驾着素车白马而来!但是史达祖此词,却表达了另一种想象与心情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这里的一个着眼点在于“雪”字:月光是雪白晶莹的,白浪也是雪山似地喷涌而来,这岂不象征着伍子胥的“沉冤”已经洗雪干净!——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写时近中秋、月夜泛湖的情景道:“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又云:“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这实际是写他“通体透明”、“ 肝胆冰雪 ”的高洁人品。史词的“子胥见嫦娥”则意在借白浪皓月的景象来表达伍子胥那一片纯洁无垢的心迹,也借此而为伍子胥一类忠君爱国而蒙受冤枉的豪杰平反昭雪。按嘉泰四年五月,韩侂胄在定议伐金之后上书宁宗,追封岳飞为“ 鄂王”;次年四月,又追论秦桧主和误国之罪,改谥“ 谬丑”。韩氏之所为,其主观目的姑且不论,但在客观上却无疑大长了抗战派的志气,大灭了投降派的威风,为岳飞伸张了正义。史达祖身为韩侂胄的得力幕僚,他在词里写伍子胥的沉冤得以洗雪,恐即与此事有关。它使我们明白:史氏虽身为“堂吏 ”,胸中亦自有其政治上的是非爱憎,以及对于国事的关注之情。下阕继续紧扣江潮与明月来写。“ 光直下,蛟龙穴”是写月,兼顾海:月光普泻,直照海底的蛟龙窟穴;“ 声直上,蟾蜍窟”是写潮,兼及月:潮声直震蟾蜍藏身的月宫。两个“ 直 ”字极有气势,极有力度,充分显示了中秋夜月与中秋夜潮的伟观奇景。“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 ”,则合两者写之:天是洁净的天,月光皓洁,“地”是洁净的“地”,白浪喷雪;上下之间,一派“洞然如刷 ”,即张孝祥所谓“表里俱澄澈”的晶莹世界。对此,词人的心又一次为之而激动万分、“ 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这前两句,正好符合了现今所谓的“ 移情”之说。——按照这种“移情论”,在创作过程中,物我双方是可以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比如,把“我”的情感移注到“物”中,就会出现象杜甫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类的诗句;而“物”的形相、精神也同样会影响到诗人的心态、心绪,如人见松而生高风亮节之感,见梅而生超尘脱俗之思,见菊而生傲霜斗寒之情。史词明谓“激气已能”、“ 举杯便可”,这后两个词组就清楚地表达了他的这种激气豪情,正是在“光直下”、“声直上”的伟奇景色下诱发和激增起来的。——当然,这也与他本身含有这种激气豪情的内在条件有关。在外物的感召之下,一腔激情直冲云宵,似乎能驱走月中的粉黛(美人 );这股激情又使他举杯酌酒,似乎一口能吞下吴越两国。这两句自是“ 壮词”。一则表现了此时此地作者心胸的开阔和心情的激昂;另一则——如果细加玩味的话,也不无包含有对于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这些或者昏庸、或者狡狯的君王,以及那当作“美人计”诱饵的西施的憎恶与谴责,因为正是他们共同谋杀了伍子胥!所以这两句虽是写自己的激气与豪情,但仍是暗扣“月 ”(粉黛即月中仙女)、“潮”(吴越之争酿出子胥作涛的故事)两方面来展开词情的,因此,并不能视为走题 。末两句则“ 总结”上文:若是明朝把我今夜观潮所见之奇景与所生之豪情说与你辈(“儿曹 ”含有轻视之意)去听,那不使你们为之心胆惊裂才怪呢!词情至此,达到高潮,也同时戛然中止,令人如觉有激荡难遏的宏响嗡嗡回旋于耳畔。
猜你喜欢
  • 《九绝为亚卿作赏析》

    【注释】:【注释】:亚卿:姓葛,阳羡(今江苏宜兴)人,作者的朋友。亚卿与一位风尘女子相爱,短期分手,也十分依恋。韩驹使用这位女子的口吻,写了九首七言绝句,以表达双方难舍难分的情意。 《诗经·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音滔滔。远貌)不归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名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

  • 《雪浪花》

    散文。杨朔著。写于1961年。作品以撞击海岸的雪浪花比喻、赞美劳动人民改天换地的巨大力量和坚韧乐观的精神品质。文中状物与写人双线交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将雪浪花的特点与渔民老泰山的性格统一起来抒写,

  • “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注释、译文和评说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代鸟飞,使弊其羽翼。毋先物动,以观其则。动则失位,静乃自得。

  • 偷鸡不着,反蚀把米。

    【释义】 民间俗语。意思是: 鸡没有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评析】 提到这句谚语,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笑话: 相传在很久以前,在一个小镇上有两个小混混,成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

  • 苏轼《用定国韵赠其侄震》全诗鉴赏

    衡门老苔藓,行柏千兵屯。开樽邀落日,未对乌鸟言。清风举吹籁,散乱书帙翻。传呼一何急,人马従车奔。贫居少宾客,邻妇窥篱藩。墙头过春酒,绿泛田家盆。比来伏青蒲,坐捉白兽樽。王猷修润色,亦有簿领烦。朝廷贵二

  • 《古今列女传演义》原文和解析

    古今列女传演义 清古吴三多斋刊本《古今列女传演义》扉页书影 清古吴三多斋刊本《古今列女传演义》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短篇历史传记小说集。一名《列女演义》。六卷一百十则。题“东海犹龙子演义,西湖须眉客评阅”

  • 李白《阳春歌》全诗赏析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披香殿前花始红,流芳发色绣户中。绣户中,相经过。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作品赏析【注释】:世:指代。

  • 《水调歌头 题剑阁赏析》

    【注释】:南宋名臣崔与之是广州人,一直被称为“粤词之视”。他开创了的“雅健”为宗旨的岭南词风 ,对后世岭南词人影响很大 。南宋后期的李昂英、赵必王象、陈纪等人,便是这种“雅健”词风的直接继承者。这首词苍凉沉郁,感慨良多,感情与风格都与陆游、

  • 〔美国〕马丁·路德·金《我梦想》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美国〕马丁·路德·金 【原文】: 一百年前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