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鸡不着,反蚀把米。
【释义】
民间俗语。意思是: 鸡没有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 而吃了亏。
【评析】
提到这句谚语,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笑话:
相传在很久以前,在一个小镇上有两个小混混,成天无所事事,游手好 闲。有一天,他们看见镇上王大富养的一只大公鸡,哥俩一合计: 要是晚上把 它偷出来,拿火一烤,该是多美味呀!
于是他们俩想尽办法去偷鸡,但可能是那鸡活得久了,学精了,人还在很 远的地方就被发现了,还昂头扬爪向他们示威。哥俩想尽办法都没弄到手,整 天在镇上郁闷地逛来逛去。
这天,哥俩在路过酒楼门口时被什么东西拌倒了,爬起来一看,原来是一 醉汉。哥俩看着那醉汉,眉头一展,计上心来。跑回家去,倒出二两老酒来, 又把米往酒里一撒,想着大公鸡吃了米后就会晕倒。果然,晚上他们以此行 事,把那鸡弄到手了。提着鸡跑到树林里,燃起一堆火去烤,一股酒香鸡的味 道散发出来,正要享受,却不料被王大富发现,俩小混混撒腿就跑,这鸡没偷 得成,却白丢了一把米,又赔了二两酒。
且说那镇上酒楼的厨师,见此奇异,突发灵感,做出了 “醉鸡”这道菜。 从此,民间就多了一个 “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的谚语。
-
梅尧臣的《览翠亭记》是一篇唐宋散文作品,描绘了翠亭的美景。翠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山水之间的和谐融合而闻名。文章语言简洁明快,用词精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鉴赏能力。这篇散文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读完后,我对翠亭的美丽景色有了更深的了解。
-
名言: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注释: 圣人: 指智慧极高的人。 句意: 能使用众人的力量, 就可以所向无敌; 能利用众人的智慧, 就不会害怕智力极高的人。 出处: 宋·
-
古文观止·明文·归有光·项脊轩志 项脊轩,旧
-
长淮久无风,放意弄清快。今朝雪浪满,始觉平野隘。两山控吾前,吞吐久不嘬。孤舟系桑本,终夜舞澎湃。舟人更传呼,弱缆恃菅蒯。平生傲忧患,久已恬百怪。鬼神欺吾穷,戏我聊一噫。瓶中尚有酒,信命谁能戒。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思乡的古诗词两句作者,内容包括思乡的诗句两句,思乡的诗句两句,思乡的诗句(两句)。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2.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3.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
-
题解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战国时期是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各国统治集团为了维护和扩大自己的统治权益,都大力网罗人才,培植亲信,使“养士”的风气盛行一时。最著名的养士者是“战国四公子”,即赵国平原
-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简析】 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着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
-
作者: 李密 【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1),夙遭
-
作者: 栾文华 【作家简介】社尼·绍瓦蓬(1918— )
-
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 作品赏析【黄鹤注】此宝应元年,严武未赴召时作也。《旧史》:元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