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唐宋词之《姜夔《惜红衣》》原文、鉴赏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唐宋词之《姜夔《惜红衣》》原文、鉴赏和赏析

姜夔惜红衣姜 夔

姜 夔

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陈简斋云:“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见矣。丁未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

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馀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虹梁水陌(11)。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12)。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13)。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14)。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15)

注释 ①吴兴:即今浙江湖州。水晶宫:吴兴境内有很多溪流,如苕溪、霅溪,溪水清澈明净,楼台、夜月倒映其中,仿佛水晶宫一般。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九:“杨汉公守湖州,赋诗云:‘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其后遂以湖州为水晶宫。”②陈简斋:陈与义,号简斋,宋绍兴五年(1135),称病辞去湖州知州的官职,居住在湖州南边的青墩镇,这年秋天出游,写了虞美人一词,其辞云:“去年长恨拏舟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③丁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④千岩:地名,在湖州弁山。⑤无射宫:我国古代十二音律之一,俗名黄钟宫。⑥簟:竹席。⑦琴书换日:谓在弹琴读书中送走今天,换来明天。⑧“并刀”句:谓用锋利的刀切开香甜鲜绿的瓜果。并刀,古代并州(治在今太原)出产快刀。⑨“墙头唤酒”二句:唐杜甫夏日李公见访诗:“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旁舍颇淳朴,所愿亦易求。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⑩岑寂:冷清、寂寞。(11)虹梁:指构造精美的桥。唐陆龟蒙和袭美咏皋桥:“横截春流架断虹。”(12)红衣:指荷花。(13)眇:通“渺”。天北:天南地北,指远处。(14)美人:指所思念的友人。(15)三十六陂:极言水塘之多。王安石题西太乙宫壁:“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荷花图 【明】 王问 南京博物院藏

鉴赏惜红衣是一首咏荷花之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当时姜夔依萧德藻寓居吴兴,夏末游赏吴兴之弁山千岩,徜徉于荷花丛中有感而作。

小序交代了写作这首词的缘起。吴兴滨临太湖,境内溪流众多,又栽了很多荷花,因此有水晶宫之称。序中引用了陈与义的词,既是对吴兴风景的赞美,又暗示了与卜居青墩的陈与义相似的心情与感受。

词虽然是咏荷花,但开篇并未直接写秋荷,而是以闲笔娓娓道出了一种缠绵幽雅的情绪。“簟枕”三句写了夏日生活的清凉、闲适。竹席凉枕,本是夏日里最寻常的事物,但着一“邀”字,便让人感受到了它们的清幽宜人。“琴书换日”是日常生活的写照,当时作者闲居在家,每天抚琴读书以消磨岁月,着一“换”字,道出了时光悠然逝去的闲淡。“睡馀无力”透露出闲暇萧散的心情,这样的日子,这样的生存方式,让他有一点迷恋,却也有淡淡的愁绪。

夏日里消暑,最好的方式也许就是吃瓜果了,用冰冷的泉水将瓜果冲洗干净,然后用锋利的并州刀将它们切开。“细洒”的“细”字透露出了一种微妙的心情:并不为了吃果瓜才要用冰水冲洗它们,而是把它当作了一个富有情趣的过程来细细地赏玩,这种对生活的精致描写也暗示了心绪的无聊。

词作字里行间无法掩饰的是一片寂寞的情怀。邻居们是淳朴的,可以隔着篱笆借酒,然而此刻又有谁登门拜访,与自己开怀畅饮呢?这里化用的是杜甫借酒待客的诗意,然而杜诗中充溢的是豪爽喜悦的情调,而这里却怀着淡淡的落寞。词至此,气氛从欢乐一转而为沉郁。想要有人做伴却只能形影相对,这种悲哀,无法向人道出,只能化为沉默,于是万事万物都寂静下来,只剩下傍晚高高的柳树枝头上蝉的凄切鸣叫,仿佛在诉说西风萧瑟、光阴流逝的悲惨命运。这样的鸣声,在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里听到过,在柳永的雨霖铃里也听到过,此刻重新听取,那无言的悲怆与冷凄仍然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词至下阕,转入对荷花的描写中来。满怀孤独寂寞的情绪,让所见的景象也都染上了淡淡的哀愁。泛舟水面之上,看到宛若垂虹的水乡拱桥,闻到有鱼儿嬉戏的波浪间飘来阵阵清香,这本是美好的景象,然而词人的情怀却被那花瓣凋残的秋荷占据了。鲜艳的荷花本似美丽的红衣女子,但却随着时令的推移,花瓣零落,就像女子的容颜凋残,“红衣狼藉”写尽了荷花的残败之美,道出了无法说破的留恋与惋惜。

词很自然地过渡到了故国之思。西风渐起、寒蝉凄切的时刻,正是羁旅在外的游子最想家的时候。姜夔一生客居在外,对于故乡,不可能没有丝毫牵挂,所以他将小舟系在岸边,举目北望,希望能看到自己的故乡。“试”字显现了内心的彷徨,故乡在何处,是否可以望到,他一点也不确定,只能抱着一线希望去尝试一下,这种犹疑的心态恰恰反映了对故土的思念之切。

放眼北望,那缥缈的天际之下,只有苍茫的烟水;遥远的沙洲外,不见一个人影,这种荒寒的景象令词人内心陡生凄惶,想到不能和远在他乡的亲密友人共同游历,不禁涌起一股无法遏止的悲凉。苏轼前赤壁赋曰“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表达了对远在天涯的美好人物的思念,思念友人亦借美人抒怀,相思之深殷切可见。

由相思进而期待相见,因而才要问何时才能同赋这美丽的水乡风情,虽是问,却并不期望能得到回答。邀请朋友与自己共赏三十六陂秋色,这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事情,然而此等愿望只能是一种梦想,美好但却缥缈。所有的美景,只能一个人独赏,寂寥的况味便不经意地弥漫在字句间,久久不能散去。(常迎春)

集评 王国维:“白石写景之作,如……‘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人间词话)

俞陛云:“此调倚惜红衣,应赋本体,而词则前半阕但言逭暑追凉,寂寥谁语。 下阕始有‘红衣狼藉’一句点题,馀皆言望远怀人,与念奴娇同一咏荷,而情随事迁,此调则言情多于写景,下阕尤佳。其俊爽绵远处,正如词中之并刀破碧,方斯意境。”(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链接 惜红衣词牌。惜红衣是姜夔的自度曲,因其所作的词中有“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而得名。双调,八十八字,上片十句六仄韵,下片九句六仄韵。

“假山之奇甲天下”的南宋吴兴名园。南宋时期的吴兴(今浙江湖州),造园之风盛行,据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的记载,多达三十多处。不少园林中人工堆叠的假山精美绝伦,引人入胜,如:南沈尚书园的大水池有一座名为“蓬莱”的小山,池南边竖立着三块数丈高的太湖石,秀润奇峭。更令人称奇的是俞子清家的园林,其中有假山大小百余峰,众峰之间,曲涧萦回,涧中布五色山石,傍引流水激石,有声淙淙,水注大石潭,潭上藤竹苍郁,潭旁堵以横石,潭水满即从石上溢出,成为南宋时期叠山理水的极致,因而时人称赞此园曰:“假山之奇,甲于天下。”南宋时期吴兴园林追求精巧的布局,在小的境域内着意经营,模拟自然,追求诗情画意,再加上叠石、理水技巧的提高,使假山和置石成为园林中常见的题材,这些都对明清江南园林的设计建造有着很大的影响。

猜你喜欢
  •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4242】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美〕陶涵著,林添贵译,中信出版社,63 6万字,2012年8月第1版,68元)4部分十三章:1.革命:[1]新儒家青年

  • 《白色方糖》赏析

    白色方糖马莉在那淡淡的苦味的杯盏中,他是否获得了一丝儿甜意和温暖……周末在广九大酒店的“卡拉OK”里听歌,看到一个20岁的女孩走上台去唱

  • 以万方同归于文明之治,以为兴化致理必本于尊师重道。|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以万方同归于文明之治,以为兴化致理必本于尊师重道。》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黄书恺《下关口旅馆》

    一我坐在黄昏笼罩的高埂上,啜泣。即使泪水汇成了一条河流,也无法洗刷我这四十年来的耻辱。我从一个叫遥远的地方向罟城奔波。就像不屈不挠

  • 杜甫《赠别贺兰铦》全诗赏析

    黄雀饱野粟,群飞动荆榛。今君抱何恨,寂寞向时人。老骥倦骧首,苍鹰愁易驯。高贤世未识,固合婴饥贫。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悲歌鬓发白,远赴湘吴春。我恋岷下芋,君思千里莼。生离与死别,自古鼻酸辛。 作品赏

  • 白居易《早夏闲兴》全诗赏析

    簟冷乍逞新气味,扇凉重叙旧恩情。

  • 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上平田》全诗赏析

    朝耕上平田,暮耕上平田。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

  • 欧阳修《奉答原甫九月八日见过会饮之作》全诗鉴赏

    老大惜时节,少年轻别离。我歌君当和,我酌君勿辞。艳艳庭下菊,与君吟绕之。撷其黄金蕊,泛此白玉◇。君勿爱此花,问君此何时。秋风日益高,霜露渐离披。芳岁忽已晚,朱颜从此衰。念君将舍我,车马去有期。君行一何

  • 欧阳修《咏雪》全诗鉴赏

    至日阳初复,丰年瑞遽臻。飘颻初未积,散漫忽无垠。万木青烟灭,千门白昼新。往来冲更合,高下著何匀。望好登长榭,平堪走画轮。马寒毛缩蝟,弓劲力添钧。客醉看成眩,儿娇咀且颦。虚堂明永夜,高阁照清晨。树石诗翁

  • 非洲的民主与选举

    【3888】非洲的民主与选举(〔瑞典〕斯特凡•I•林德伯格著,程迈译,译林出版社,25 1万字,2017年1月第1版,55元)△共7章:①导论;②民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